智能電網,在電力信息安全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隨著在智能化的邁入,電網日益受到來自互聯網的計算機病毒、邏輯炸彈、木馬的攻擊,下一代網絡信息安全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然距離2003年美國加州“8.14”大面積停電已經時隔十多年,但回想起來,相信對電力行業的經驗教訓仍不容小覷。
而當時,導致其電網局部故障擴大到電網穩定被破壞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網絡與XA/21系統的漏洞導致預警系統失靈,從而導致包括22個核電廠在內的共100個電廠停止運行。
“在電力信息安全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隨著在智能化的邁入,電網日益受到來自互聯網的計算機病毒、邏輯炸彈、木馬的攻擊,下一代網絡信息安全將面臨更多的挑戰。”2014年 12月23日,中國電力科學研究信息安全實驗室主任高昆侖,在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4電力行業信息化年會上表示。智能化是電網的發展方向,然而智能電網將面臨各種網絡安全挑戰。加強電網安全,需要自主建設防御。
建立基于可信計算主動防御體系
如今有關電力工控系統相關信息安全事故屢見不鮮,然而電網關系民生,電網事故不僅影響居民生活甚至還會威脅到國家安全。
“智能電網,維護電網安全需要做好防御,目前我國電網防御經過兩個階段發展:先是以邊界安全為主的縱深防護體系;然后進入采用國產軟硬件產品等保護體系。而這兩項都是被動防御,未來電網發展將是基于可信計算的主動防御體系。”高昆侖表示。
北京啟明星辰公司副總裁王健斌也有同樣的觀點。他表示:“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其已成為軟件定義世界的最大威脅挑戰,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電力行業大數據也將成為我國重要戰略資產,基于大數據分析解決網絡行為和數據安全問題也是各安全廠商積極探索的新領域。絕對安全是沒有的,作為專業安全廠商,需要盡最大努力積極探索技術創新為電力行業信息化踐行動態安全保障。”那么,如何做到電網信息安全自主可控,即主動意義上的安全防御。高昆侖強調,應增強基礎設施安全基于可信計算的安全免疫。在電力信息業務系統方面做到安全分區,關鍵業務方面做到網絡專用,橫向邊界做到單向隔離,縱向邊界要加密認證,確保應用系統無惡意軟件,操作系統無惡意后門,整機主板無惡意芯片,主要芯片無惡意指令等。
“自主并安全可控是電力行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基礎上,需要大力全面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加強信息安全結構化體系化頂層設計,專業安全廠商也必須與電力行業各企業的業務和信息化進程緊密結合,依據其行業信息化和業務特征,量身打造有針對性的信息安全保障解決方案,才能滿足其切實的安全需求。”王健斌表示。
目前,各專業安全商都在為客戶制定解決方案。以中國電力科學研究信息安全實驗室為例,其推出了兩項平臺。其服務器平臺,包含PCI—E接口可信密碼卡、可信軟件基、可信管理中心等技術,可應用于電網調度控制系統以及高安全等級的信息系統;嵌入式平臺,擁有嵌入式平臺專用可信芯片、可信配網終端、公網 通信安全防護網關與模塊等。
數據業務可嘗試三步走
除建立主動防御系統外,電力行業信息安全還體現在,如何實現海量設備可感可控,系統多、數據量大,難免存在信息煙囪和信息孤島,如何實現信息系統的縱向發展和橫向貫穿,如何從電力行業大數據中挖掘出價值信息等,都是電力信息化過程中,需要逾越的幾道坎兒。
浪潮集團總監鄭貴德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表示:“可以嘗試三步走。第一,將原有應用在不改變業務架構的情況下,實現 ‘上云’,也就是依托云計算的技術手段,將傳統信息化業務搬到云上去;第二步,將電力數據進行整合,依托開放的數據平臺,將各業務模塊的數據進行橫向打通、清洗、分類等;第三步,整合組織數據、引入互聯網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實現業務創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巍則表示:“未來,全聯接電網的建設中,面臨智能配用電設備、智能家居、充電樁、分布式能源等海量智能電力終端的接入難題。單一的接入方式不能滿足不同形態、無處不在的設備接入需求,構建一個有線無線覆蓋、全場景有效的終端通信接入網,從而實現電力生產、輸送、消費、管理各環節信息的全面智能識別、全面感知電網的運行狀態,這是全聯接電網的第一基礎。”“無論定制何種解決方案,未來智能電網是高度融合的電力信息物理系統,其最終目標是使未來的物理系統具有更高的活動性、自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高昆侖進一步強調,需要電力信息企業共同做好防御工作。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工控機作為各行業實現關鍵任務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的重要角色,其技術創新與升級也是必然趨勢。華北工控順應發展大勢,推出了適用于高效處理和泛在連接的桌面型工控機BIS-6690P-B10,憑借強大的數據運輸、存儲、圖像處理能力、豐富的功能接口和工業級堅固耐用等技術優勢,可以廣泛應用于工業互聯網、視頻監控、智能電網
近年來,德國政府出臺多項措施加速推動能源轉型,太陽能、水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大幅增加,到 2023 年,這些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已經占到德國總發電量的一半以上。倍福 I/O 產品經理 Fabian Assion 博士從控制技術的角度深入剖析了高度波動的可再生能源占比給電網運行帶來的挑戰,以及這一現狀對構建未來智能電網的
近年來,德國政府出臺多項措施加速推動能源轉型,太陽能、水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大幅增加,到 2023 年,這些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已經占到德國總發電量的一半以上。倍福 I/O 產品經理 Fabian Assion 博士從控制技術的角度深入剖析了高度波動的可再生能源占比給電網運行帶來的挑戰,以及這一現狀對構建未來智能電網的
電力是現代社會生產與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產業,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持續推進,電力行業也迎來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發展。賦能智慧電力行業,華北工控打造了支持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應用的BIS-6390ARA-D10等嵌入式產品。
Analog Devices,Inc.(NASDAQ:ADI)和Gridspertise宣布攜手合作提高全球智能電網的彈性和質量。
為迎合電力市場發展需求,中國國際電力設備及智能電網裝備展定于2022年9月15-17日在煙臺八角彎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倍福的 PC 控制技術基于開放式標準,為實現建筑、基礎設施項目、給排水處理設施以及電能供應系統的數字化發展提供了理想基礎。連續的數據記錄和評估可以產生有價值的信息,以推動城市空間的智慧創新運營,包括高效、可靠地運行建筑(通過電能監測和預測性維護等解決方案),建立可靠的電能供應(通過智能電網)和交通流優
如何才能將大量光伏陣列接入本地網絡,而無需花費高昂成本對本地網絡進行擴展?萬可組件和控制平臺所具備的開放性為研究人員開發更多場景并測試新算法帶來了可能。智能電網,太陽能,
隨著自動化技術與網絡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不斷融合,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正成為困擾廣大工業用戶的一個新課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實現工業網絡信息安全?
7445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