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14年版)》已于在近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現將《目錄》有關情況作如下解讀。
一、《目錄》修訂發布的背景
一是滿足國家環境保護目標任務的新要求。近幾年,國家持續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排放標準不斷提升,新建治污設施和升級改造規模空前。特別是去年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過十條35項綜合治理措施,強化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對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目前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已經基本編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在加快推進。此外,新的環境保護法已正式實施,過去的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環境監管不足、執法力量不夠等情況將得到有效扭轉。政策約束必將帶來對環保裝備的巨大需求。
二是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內容。加快發展環保產業,對拉動投資和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節能減排,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國發〔2013〕30號),提出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國產設備和產品基本滿足市場需求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加強引導,加快重點領域相關技術裝備的研發、推廣和產業化,來帶動產業發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是環保裝備產業快速發展的自身需求。近幾年,在國家宏觀政策和一系列經濟技術政策的推動下,環保裝備快速發展,產業技術水平明顯提升。自2011年以來,環保裝備制造業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速,2013年全行業總產值3600億元左右。在科技研發,新產品推廣,重大裝備制造及應用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例如:2011版《目錄》中,列入研發類共72項,此次修訂后,仍保留在研發類的只有2項,其余均轉入或合并到應用、推廣類,說明新產品、新技術得到了良好的推廣應用,同時,也驗證了《目錄》有明顯的導向作用。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我國環保裝備產業的總體供給水平尚處于可滿足現實需求的一般水平上,前沿技術研發不夠,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的市場占有率仍在10%以下,造成環境工程投資成本和運行費用偏高,而且運行不穩定。從進出口情況看,國產裝備出口始終處于起步階段,而且集中在中低端產品,整體國際競爭力不強。反觀國外,環保產業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技術裝備的原始積累,高科技技術與環保產業的融合成為主流趨勢,產業發展模式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輸出技術,提供核心關鍵設備和零部件,產業利潤率遠遠高于國內。
在此背景下,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國發[2013]30號),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科技部、環保部于2013年底啟動《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11年版)》的修訂工作。
二、《目錄》的主要特色
《目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科技部、環保部共同編制發布。共向全行業570多家企事業單位征集了1200項技術裝備,在此基礎上,廣泛征求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專家、企業的意見,經過兩輪評審和公示,最終形成2014年版《目錄》。《目錄》包括107項技術裝備,其中開發類22項,應用類31項,推廣類54項;涵蓋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噪聲與振動控制、資源綜合利用、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環境污染防治專用材料和藥劑、環境污染應急處理八個領域。《目錄》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以需求為導向,強化供需對接。《目錄》瞄準國家在環境保護工作方面提出的目標任務,以滿足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污染物控制為工作目標,提出了一批先進適用的環保技術裝備。其中,大氣類技術裝備25.2%,水類23.4%;在應用領域上,涵蓋市政、火電、鋼鐵、水泥、石油化工等重點行業。
二是技術先進,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目錄》在2011年版的基礎上,新增2011-2014年間新研制的治理效果明顯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程度顯著提高、具有明顯節能降耗與協同處理效果的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在技術參數選擇上,小部分技術裝備以當前排放標準為依據,大部分技術裝備的性能都高于排放限值。尤其是針對當前霧霾、土壤和地下水修復、污泥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以及當前尚未引起行業足夠重視,但未來市場前景廣闊、代表今后技術發展趨勢的部分前瞻性技術也納入《目錄》,如正滲透、生態修復、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術裝備等。
三是分類明確,指導性強。《目錄》按照技術所處的不同階段,分為開發、應用、推廣三類,其中開發類指環境污染防治裝備從技術研發到首臺套應用之前的本土研發制造的環保技術裝備;應用類是指首臺套裝備,可以延伸到經過實驗室研發、中試,并取得少數幾個示范應用的技術裝備;推廣類定義為技術成熟,示范應用效果良好,下一步急需產業化和大規模推廣的裝備。這種分類能夠直觀了解技術裝備的成熟度,有利于用戶單位、社會資本、裝備制造企業等需求方按照自身的需求更好的對接,減少磨合,提高效率。
四是科技引導和供需對接形成合力推動產業化發展。2011年版目錄由工信部和科技部組織編制并聯合發布,主要的思路是通過研發來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最后公布的目錄中開發類有72項(占比為67%)就證明了這一點。但是由于缺乏來自用戶群體最直接的環境需求,目錄的高技術裝備針對某些治污領域顯得高屋建瓴,很難落地,效果打了折扣。今年,環境保護部加入了修訂發布的行列,為目錄的編制注入了環境需求的引擎,真正實現了科技引導、產業化發展和供需對接的完美結合,也將使科技研發-示范應用-產業化-推廣應用的良性循環貫穿整個產業鏈,迅速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三、發布《目錄》的意義
《目錄》將引導環保裝備制造企業和科研院校開發研制符合市場需求、適應我國污染物特征的先進環保技術裝備,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擴大市場份額,打造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形成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龍頭為主、中小企業配套的企業格局;引導社會資金和裝備制造企業轉向環保,明確進入環保領域的切入點,通過對高科技的投入,改善當前產業的薄弱環節,整體提升行業水平,實現均衡發展;通過后續的鼓勵目錄依托單位,指導用戶單位積極采購目錄所列技術裝備,提高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的市場占有率,提升治污設施效率,逐步降低環境工程投資和運行成本。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由中國水泥技術網、中國硅酸鹽學會環保分會和天津水泥技術雜志社共同主辦,長沙深湘通用機器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水泥工業粉磨節能暨環保技術研討會”于2007年10月15-18日在湖南長沙健怡大酒店召開。中國水泥協會孔祥忠秘書長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向參會代表介紹了我們水泥
總投資3500萬元的國家首批國債技改項目“發展大型城市污水處理成套設備技改項目”,近日在濟南二機床集團公司通過驗收。據悉,這是目前中國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企業環保技改項目。 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使國內城市污水處理成套設備的技術水平向前推進了一步,也使濟南
2003年12月,華僑城集團與加拿大環境專家,就深圳“東部華僑城”項目進行生態與環境保護技術合作進行洽談。據悉,華僑城將引進國際先進環境保護技術,將“東部華僑城”打造成世界級生態旅游項目精品和典范。 據了解,加拿大將與華僑城集團重點就東部鹽田項目進行污水治理、垃圾處理、大氣監控與凈化、環保交通、太陽
東方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與德國魯奇能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簽定了一項協議,魯奇公司將其煙氣脫硫、脫硝技術轉讓給東鍋集團。 據了解,魯奇公司是一家已有90多年歷史的企業,該公司在電站鍋爐、垃圾焚燒、電站煙氣凈化、環保等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據介紹,此次引進的脫硫、脫硝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據透露,目
2014年,Gartner數據顯示全年工業軟件市場規模為3175億美元,同比增長5.5%。市場高速增長,表示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仍把應用信息技術視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增速不及預期,說明企業的投資能力以及對未來經濟發展走勢的預期不很樂觀。
ABB中國在2014年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訂單額增長5%,銷售收入增長3%,二者均超過5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另外,ABB在華累計投資總額近19億美元。
2014年全國投資及消費規模均遭遇不同程度的“瓶頸”制約,產能過剩與市場需求降低并存,企業經營仍然比較困難,規模以上平板玻璃制造企業生產平板玻璃7.93億重量箱,比上年增長1.09%,產量增幅較上年下降10.12個百分點,平板玻璃制造業實現利潤14.9億元,比2013年下降64.8%,行業利潤水平整體下降。
在數控機床工具行業整體表現低迷的局面下,機床產品出口增速明顯加快。數據顯示,2014年前11個月,數控機床工具類商品出口105億美元,增長22.5%。其中,金屬加工機床30.6億美元,增長18.6%。
2014年中國進口注塑機、擠出機和吹塑機共計9171臺,同比增長14.6%,進口金額164474萬美元,同比增長13.0%。注塑機、擠出機和吹塑機是中國進口塑料機械的主要三大產品。從金額來看,2014年這三大類產品的進口量占到了總金額的80%以上。
2014年,鋼鐵行業化解產能過剩初見成效,企業效益有所好轉,節能減排取得新進展。同時,由于下游需求減弱,鋼材價格大幅下跌,企業資金緊張凸顯等,全行業仍處于轉型升級的“陣痛期”,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形勢依然嚴峻。
2014年被業內稱為“機器人元年”,東莞在這一年發展機器人產業的重磅政策頻頻落地。記者了解到,在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大潮中,服務機器人也正成為我市機器人企業和研發機構的重點方向,部分企業已有自主研發具有高市場認可度的產品,還有不少企業則已將服務機器人作為企業戰略正加快布局。
全球經濟持續緩慢回升,主要發達經濟體總體趨于好轉,投資放大,消費增強。在這樣的經濟環境背景下,2014年全球UPS市場增長加快。
7430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