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外企撤離中國的消息引發公眾關注。而在筆者看來,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客觀環境中,市場再大、產業規模再大,相關主體也必須見微知著,對亞馬遜森林中一只蝴蝶煽動翅膀的可能后果未雨綢繆。這就是說,相關機構應該從此波跨國企業撤離中國的行動中,檢視中國經濟發展環境,以為整飭環境提供鏡鑒。
自上世紀末亞洲金融風暴始,外企成規模地撤離中國已有幾個波次。從前幾波撤離的企業看,那些到中國淘金的外資中小企業,由于技術和資金的比較優勢喪失而出走中國的行動,基本上契合了中國本土產業梯度轉移的進程,因此不僅沒有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震蕩和阻滯,反而在相當程度上潤滑了梯度轉移的節點。
并且,也正是在這些中小外企“騰地”的過程中,技術儲備、資金供給和市場地位都占優勢的跨國企業越來越多地擠進了中國,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一部分。
實際上,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用工成本低廉、環境排放標準寬松、產業政策和稅收有所優惠的地方轉移,是資本逐利本性所決定的。問題在于,如果中國的產業結構、相關政策以及本土企業尚未為此一梯度轉移做好準備,那么,由跨國企業“先知”資本帶領撤離所形成的錯時和錯位,就會對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沖擊。
不得不提及的是,如今中國市場規模、經濟規模已足以抗衡外企和跨國企業進入中國所形成的沖力,相應地,當然也可以抗衡其撤離所帶來的吸力。但是,從一般意義上看,一個為外資制造業所背離的環境,除了梯度轉移因素外,是否就適合更高梯度產業的存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那么,讓筆者盤點一下哪些知名外企正在“撤離”中國。.
微軟
微軟計劃今年春節前后關停諾基亞東莞工廠,部分拆卸的生產設備將運往越南工廠。同時,位于北京的微軟諾基亞工廠也將同步關停。微軟表示,“2014年7月微軟宣布將更靈活地調整手機業務,以適應‘移動為先,云為先’的戰略。去年12月17日微軟宣布將關閉位于北京及東莞的手機工廠,未來在亞洲將通過越南河內工廠來保證產能。我們計劃此項調整將于2015年第一季度完成。”
日企西鐵城
2014年年底,世界知名企業日本西鐵城精密廣州分公司在尚未提前通知員工的情況下一夜之間宣布關閉,西鐵城總部聲稱是為了整合國外資源,但也導致了一千多名員工失業。
松下
松下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產從中國轉移至位于靜岡縣和神戶市的工廠。
夏普
夏普計劃在栃木縣矢板市工廠和大阪府八尾市工廠分別生產更多機型的液晶電視和冰箱,推進回遷。
大金
日本大金工業公司董事長井上禮之表示,計劃進一步把投放日本國內市場的家用空調生產從中國遷回位于滋賀縣的工廠。
TDK
TDK預計將把部分電子零部件的生產從中國轉移至秋田縣等地的工廠。
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
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