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位于廣州的南方人才市場節后舉行的首場綜合性招聘會在喧囂中開場,首改歷年來節后招聘會上進場企業、記者數比求職者還多的尷尬境地。據悉,昨日的招聘會一共吸引了227家各類企業進場,提供近5000職位,而進場求職人數突破3000大關,比去年同期上升近一成,呈現節后人才市場供需兩旺的良好開局。
工資不是問題 招聘難在人才少
廣州的最低工資標準從早先的1550元,一下子提升到了1895元,驟然增加的345元人力成本壓力,處于經濟新常態下的廣州企業能否承受?這是不少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最大顧慮。但記者昨日在招聘會內看到,相對集中的一些食品加工機械、制冷設備生產類加工制造業給普通電工、鉗工等技術工人開出的起薪多處于2600-3000元之間。
“初級工3000元以上,如果含法定加班工資的話,一個月4000-5000元沒有問題。”廣州一家食品機械生產企業的H R主管張先生表示,類似的最低工資調整,對于相當的企業還是能夠承受得住的,為了留住工人,尤其是技術工人,3000元以上的月薪是一個基本的價碼,這樣的工資福利,加上包食宿等條件,在與內地比較時,也是有競爭力的。“現在問題的關鍵不是最低工資給企業帶來了掣肘,而是學技術的人少,這是招聘難的癥結之一。”
“西鐵城工廠關閉僅為孤例”
記者在招聘會現場發現,不少加工制造類企業,也已開始深化自己的轉型升級、拓寬銷售渠道等工作。張先生所在的食品加工機械企業,就有不少的客戶來自國外。“制造業寒冬,我們還沒感覺到。”
與張先生企業招聘攤位比鄰的一家名為冰泉制冷設備生產企業,就在非洲尼日利亞設了點。此次招聘的人員中,境外駐地工作人員薪酬更是達到了6000元以上加補貼、提成的地步。
“從目前招聘會預報名情況來看,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還是非常旺盛的。如果真的出現了加工業企業撤離,類似的人才供求兩旺現象不會出現。”南方人才市場管委會副主任王秦岳表示,農歷新年前、2月初出現的西鐵城企業關閉,1000名左右工人隊伍終止合同事件,僅僅是現有經濟新常態下的一個個案。
不僅人才、勞動力市場這一經濟領域的晴雨表未體現出所謂的“制造業撤離論”,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重點監測也未發現制造業撤離的苗頭。據人社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在對失業率、失業金進行的重點監測發現,廣州去年以來并未發現較大的波動,失業人數、就業、再就業等諸多領域均顯示狀態處于平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