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同樣在混合動力方面有足夠技術儲備的本田,也提出要在2016年國產混動版第九代雅閣。兩大日系車企能否通過混合動力翻身,一改這幾年日系車低迷的市場表現,現在我們還無從得知,然而,對于備受環境污染和交通擁堵的本屆中國政府來說,“2020年百公里5升油耗”的標準一定不是嚇唬人的把戲,而是會嚴格執行的規定。
因此,對于自主品牌車企來說,是慌不擇路地推出不太成熟的純電動車型,還是在混合動力技術的研發上多下一點功夫,考驗的是車企對于未來趨勢的判斷,以及對于自身長遠發展的考慮。而政府和自主車企認為將成為“攔路虎”的豐田技術專利,其實也并非繞不過去的。比如豐田的混動技術是發動機和電動機并聯工作,而本田的混動系統則是將發動機和電動機串聯起來。王秉剛認為,無論是并聯還是串聯,其實還有很多模式可以探討,技術的實現路徑遠不止兩種方式。
如果說2014年是新能源汽車普及的“元年”,那么2015年或將成為新能源車的爆發之年。但是,無論是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還是普通的混合動力,在企業自身發力的同時,都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導和扶持。在北京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為加快配套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配置指標增加到3萬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同時淘汰老舊機動車20萬輛;上海市市長楊雄則表示,今年上海新增1萬輛新能源汽車。可以說,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2015年全國各地兩會當仁不讓的焦點。
然而,在各地加快上馬新能源項目的同時,也要防止資源的重復、浪費建設,要有統籌的大局觀和眼光,否則,可能還沒有為節能減排作太大貢獻,就產生了很多新的浪費。
上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