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車,大概生活在城市中心的人都遭遇過,其實,不止是中國,不光是大城市,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增加,交通擁堵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地共同面對的交通難題。4月5日,荷蘭交通導航服務商TomTom發布了全球擁堵城市排名,中國的城市可以算是這一名單中的大戶,全球最擁堵100個城市中,中國大陸有22個城市上榜,其中重慶名列第12名,為大陸城市之首。
在這個生活、工作節奏加速的時代,交通擁堵會帶來諸多不便,降低人們對城市的好感度。而為了優化交通環境,各地政府也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控制需求、增加供給、優化管理是目前國內解決交通難題最常用的措施。由于控制需求、增加供給只能暫時緩解交通壓力,治標不治本,因此優化管理也就是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將成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最有力的手段。
智能交通——緩解城市擁堵
智能交通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傳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交通運輸管理體系,能提高運輸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緩解交通擁堵狀況。依靠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和技術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對城市交通流量進行引導,從而在現有交通設施的基礎上建立起良好的交通秩序并進行維護,進而達到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緩解交通堵塞、減少交通事故的效果。相較于控制需求和增加供給,優化管理在實用性、先進性和經濟性方面都更有優勢,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交通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并且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增大,城市智能交通系統高技術管理手段的應用勢在必行。
智能指揮交通平臺,電子警察,智能交通,停車收費,智能公交系統包括大型的交通樞紐等等所有這些智能交通的系統能夠為緩解交通擁堵,包括降低碳排放量起到很好、一定的作用。當通暢、便捷、安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智能型綜合交通體系全面建成,智能交通系統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建立于一般服務和特殊服務基礎之上的智能交通各子系統能夠滿足人們各種各樣的出行要求時,交通與人、與社會、與環境將是智能的、和諧的,那么交通擁堵也將得到大大的緩解。
互聯網——助推智能交通
其實,智能交通概念很早以前就出現了,已經不是什么新鮮詞,在中國,很多城市已經布局智能交通,以緩解城市擁堵。但是,在互聯網+、大數據的推動下,智能交通的實現手段更加多樣化,也更加高效,其中移動出行應用的普及和發展是互聯網+交通最直觀的體現,也是移動互聯時代,緩解打車難、交通擁堵最快捷、有利的方式。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接收和發送信息,通過短信或微信接收、發送實時路面信息,為車主提供出行依據,為智能交通系統提供最及時、最有效的第一手交通數據,不僅能實現道路交通狀況的感知采集,還可以用于交通監控、交通調度等智能交通管理行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從而為車主提供出行指導,提高出行安全。
1 2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