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導致國產檢測儀器處境尷尬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產儀器企業基本以研發、銷售、售后三個團隊組成,發展較好的企業,研發投入在其年產值的6%到7%之間。業內認為,低檔同質化競爭、招投標“遭排擠”、國外隱性技術壁壘制約等因素造成當前國產檢測儀器處境尷尬。
一是簡單模仿、照抄實物,大部分國產儀器處于低檔同質化競爭狀態。北京海光儀器公司總經理杜江認為,大多數國產儀器企業在走“低價格市場競爭”的路線,對產品成本投入不夠,工藝水平較差。企業為了降價爭奪市場,降低采購零部件成本,加之我國精密加工和元器件產品基礎薄弱,直接影響儀器的檢測能力,反映在儀器穩定性不高。
二是標書提門檻,國產儀器“望塵莫及”。北京先驅威鋒技術開發公司總經理范飛向記者坦言,曾在一地級市藥監局的招標書中見到“要求儀器支持七國外語”的說明。標書并不是根據實際需要寫,而是為了排擠國產設備,把特定指標故意寫高。
曾多次參與國產檢測儀器評標的北京化工研究院總工程師尹洧說,很多檢測儀器的國產化程度很高,但縣級采購進口產品的現象還是經常發生。一些單位用公款采購,不惜成本,甚至以擁有進口儀器為榮。
三是國外隱性技術壁壘制約發展。國家認監委科標部標準管理處處長梁均說,農產品出口領域,一些國家打著安全衛生的“幌子”,對我國出口產品制定嚴格的技術法規,導致只有使用靈敏度極高的大型儀器才能進行實驗室檢測。此外,由于國產儀器評價制度不完善,國外采購商會要求設備通過國外指定機構的評價,或指定國外產品,造成國產儀器很難走出去。
宜多舉措推動國產儀器發展縮短與國外技術水平
記者了解到,近十年國產檢測儀器和國外產品在價格、質量和性能上差距不斷縮小。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從2006年設立自主創新獎,九次評選活動中,國產儀器獲金獎產品63項,銀獎產品81項,獲獎產品都具有創新點明顯、技術水平高、難度大的特點,達到或接近國際同類水平。業內人士和專家建議我宜多舉措著力,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繼續縮短我國儀器技術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
首先,國產科學儀器由政府部門歸口管理,統籌制訂規劃,支持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以產、學、研、用相結合,建立國家級技術中心,重點解決制造工藝、關鍵零部件、精密加工、軟件開發、行業標準等主要問題,提升現有產品的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
其次,制定相關政策,根據實際需要鼓勵應用國產儀器,建立首臺(套)示范項目。探索內外資企業聯合投標,國產儀器與外資技術配套等方式達到“市場換技術”的效果。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彭華表示,相關政府部門應給國產檢測儀器足夠的話語權,提供推介、展示的平臺。進口儀器企業可支配的公關、宣傳費用很高,在一些商業化的推介會上常常用錢買時間做推廣,這是內資企業不能做到的。
第三,積極推廣國產檢測儀器驗證與評價服務,通過三至五年對國內有影響力的國產檢測儀器進行從研發設計到推廣應用的全程跟蹤技術服務。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承擔的北京市科委試點項目“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與綜合評價”已經順利通過驗收,初步實現了“政府投入、企業資助、平臺成員積極參與”的成效。該平臺一方面對比國產儀器和國外相同類型先進儀器,為國產儀器提供改進設計方案;另一方面,從檢測實際出發,幫助國產儀器建立檢測方法和標準,出具驗證報告等。
上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