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2006年以前,業內流傳著一句關于污水處理廠的笑話,“前半年全自動化,后半年半自動,一年后全手動”。意思很明顯,就是說污水處理廠在自動化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造成這部分投資在實際的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中形成巨大浪費,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管理人員對自動化系統的重視程度不足
在我們國家,污水處理廠的大規模建設和運營也就是十幾年的時間,是一個比較新的行業,早期的建設需要引進國外的技術和設備,其中就包括自動化系統。由于自動化系統價格昂貴,使用維護難度高,特別是,我國人力成本較低,污水處理廠的人員又往往來源于國有企業,使得一些決策者不愿意在自動化系統方面進行資金和人員投入,甚至取消自動化系統,完全依賴人工進行現場操作和控制,從而在行業內形成了一個思維慣性,對自動化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在當時,這種選擇是合理的,也是經濟的。但是,我國包括污水處理廠在內的水務行業經過了十幾年的蓬勃發展,這種認識早已無法適應行業的發展需要,自動化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的體現到生產、管理的各個方面。
自動化系統的建設存在瑕疵
在自動化領域,我國一直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直到今天,作為自動化系統中最重要的核心設備之一的PLC控制器,進口品牌占據絕對優勢,水務行業PLC的國產化率不足1%。因此,也就決定了,我國水務行業自動化系統軟硬件產品的設計和應用都要沿著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路線進行,缺乏本土化特點,與國內商業環境、應用場合特點、系統集成商技術能力、操作人員技術素質、工藝流程等不相吻合,一些功能設計沒有考慮實際應用情況,不僅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而且,使得國內的操作運營管理人員難以駕馭,最后不得不逐漸棄用或大幅改造。
自動化系統的技術維護工作不到位
自動化系統的技術維護工作不到位是產生一系列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直到今天,都在困擾著國內80%以上的水務企業。相對于水務行業內的其它環節,從全國范圍來說,自動化系統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需要具備一定專業技能和經驗的人才能勝任其設計、制造、軟件開發、系統調試及維護工作。并且,一個合格的水務行業自動化工程師必須是跨工藝和自動化兩個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人才匱乏成為行業普遍現象。自動化系統的很多問題產生于使用過程,對系統產生的一些小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可能使系統的故障逐步擴大,以致產生較大的問題,甚至全部癱瘓,影響正常的生產運營。所以,自動化系統的良好運行和正常使用不僅需要建設單位用心負責,同時需要使用者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有能力對其進行良好的維護。
縱觀我國水務行業自動化的發展過程,大體上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粗放控制為主要特點。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工藝控制基本都采用現場就地控制,輔以人工記錄和人工化驗數據檢測。
1 2 3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