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制造業界普遍認為,在人力成本上漲及互聯網驅動下,國內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將主要體現為智能化發展,“機器換人”在所難免。企業要摒棄觀望等待情緒,抓住當前“互聯網+”難得的彎道超車機遇,搶占“中國制造2025”先機。
“機器換人”將成趨勢
“從原材料成本集中上漲,到財務成本集中上漲,再到如今人力成本集中上漲,從這些年發展歷程來看,裝備制造業勢必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以抵御外在影響?!鄙綎|永華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舟的一席話,表達了多數制造企業的感受。
大型展會是行業發展趨勢的“晴雨表”。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一屆天津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記者發現,參展的1200家企業中,1/4為工業機器人領域企業,主要集中在市場需求量大的碼垛、裝卸、焊接等領域。展覽面積在30平方米以上的幾乎都主打“智能化”“自動化”產品。
參展商天津易而速機器人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展會上發布了3款新產品。公司負責人說,去年展會上公司自主研發的六軸通用型機器人由于自動化性能突出,贏得了數百萬元訂單。今年3款新產品主要瞄準沖壓領域上下料環節,市場需求大。
在人力成本上漲面前,越來越多企業鐘情于借助工業機器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報告稱,由于大力推動汽車和電子工廠自動化,2017年中國工廠使用的機器人數量或將超過其它國家。
“中國正在從機器人進口大國向出口大國轉變。”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博導梅江平分析認為,我國生產機器人的廠家約500家,相關工業園區40多個,今年預計機器人產量達1億2千萬臺。他認為,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升級過程,將帶來巨大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需求市場,大量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上中下游相關產業將崛起。
美克國際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制造基地總經理顧少軍直言:“‘機器換人’必然伴隨原有一線就業崗位的減少,新就業崗位產生乏力。回顧發達國家昔日的工業化進程,曾經使工人大量失業,提醒相關部門提前做好預案,未雨綢繆,有效化解未來可能出現的矛盾?!?
轉型升級需摒棄觀望情緒
記者采訪發現,部分企業對轉型升級存在一定畏難情緒,不愿意拋棄眼下仍有微利可圖的傳統制造。專家認為,這需要相關部門為企業轉型提供信心與制度保障。
郭玉璽認為,過去以收入減去成本的制造業盈利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原有模式不但無助于刺激技術改造更新,還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拔覀儸F在主要贏利點在售前預訂、售中配套和售后服務完整解決方案的提供,這也是國外制造企業的盈利模式。”
大邱莊鎮曾經依靠鋼鐵加工業讓農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記者在當地采訪了解到,隨著鋼鐵行業跌入“寒冬”,大部分企業仍舊“拼資源、高消耗”,微利運營。工藝設備落后,產品檔次偏低,更加影響了盈利能力。
“開展轉型升級,短期看大邱莊鎮的經濟數據可能會下降,但從長期看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不能猶豫!”大邱莊鎮鎮長孔繁明說,“我們對全鎮398家傳統鋼鐵制造企業分類改革,推動管材深加工、金屬制品等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研發拓展等手段轉型升級,對長期經營不善、污染高、耗能高的企業進行淘汰、關停、搬遷處理?!?
1 2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