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航數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徐保文
自主工業軟件發展需要惡補
現在我們缺乏建立模型的工具,而且這些工具大部分是國外的軟件,所以要“補課”。
互聯網能夠為傳統行業帶來哪些驅動力呢?我覺得有三個驅動,一是新的信息基礎設施會使IT軟件和硬件的成本越來越低;二是出現新的生產要素,數據或者信息也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一種原料;三是有新分工形態,很多案例都說明互聯網會改變人和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協作方式。智能制造也是三個方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數字化是基礎,網絡化是支撐,智能化是方向。
工業技術一般由過程、方法和裝置這三個部分組成,當然還有產品。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會帶來業務系統軟件,包括ERP、PBM;方法的數字化,會通過像CAD、CAM或者是CIM等類似軟件來實現;智能裝置或產品的智能化,會帶來嵌入式軟件。
自主工業軟件的發展重點是什么?智能制造是未來的目標,我們一直認為現在離智能制造差距還非常遠,我們需要補的課非常多,特別是在工業軟件方面。我們談到智能制造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其中數字化是基礎。西門子認為未來企業是基于模型的企業,就是企業的產品、工廠生產線、車間、裝備、資源,包括人員等各類東西都要建成模型,并且是可以模擬的。在整個工廠運行之前,整個產品生產出來之前都是可以模擬的。而現在我們連建立這種模型的工具都沒有,而且建立這些工具的時候使用的也是國外的軟件。所以要“補課”,要大力發展工程類軟件,我們需要管理、方案設計、詳細設計、工藝設計和研發業務管理等軟件。在專業工程方面,我們要發展大型的CAD軟件和大型的工程分析軟件,這些東西中國不發展,我們的制造業不可能發展起來。
航空對工程軟件有哪些迫切的需要?第一個是全面支撐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這是我們未來進行大型裝備研制最基本的系統,或者是最優的一種流程。第二個是要構建基于數字樣機的集成研發環境,在全虛擬的狀態下進行產品設計,最終實現在飛行前就知道飛機能夠達到相應的功能和性能,能夠被制造體系生產出來。第三個是解決基于模型的定義,這是MBD產品協同研制的關鍵問題。現在飛機和發動機生產設計已經采用了MBD的方式。設計過程是采用三維模型,所有的制造信息和管理信息都在這個模型里面。此外,還要支持基于模型的工藝設計,要實現集團性的產品研制協作。
上頁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