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它個頭小,干起活來一點不含糊。”ABB集團相關負責人指著手邊的一款小型設備向記者介紹,“這是IRB6700機器人拆碼垛,不僅有可視化的智能機器人拆碼垛系統,還有強大的多產品尺寸及位置的自動識別功能,操作頁面非常簡單實用。”
在它的旁邊,還站著一位個頭略大、擁有擬人化雙手的“小伙子”。“這是全球首款真正實現人機協作的雙臂工業機器人。”該負責人自信地說,“用戶可對移送、裝配等任務實施引導式編程,不再需要復雜的編程就可以輕松完成任務。”在他眼中,這款機器人似乎已經擺脫了冰冷的工業化設定,“他將全面引領人機協作新時代的來臨”。
服務化凸顯以用戶為中心的發展導向
對于先進裝備制造企業來說,制造業服務化最根本的轉變就是由“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的思想轉變,最重要的是要從主要依靠制造產品帶來新增價值的盈利模式轉變到以服務產品為核心的盈利模式。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通過軟硬件一體化建設和產學研研究,來達到服務社會、服務于人的目的。”北大方正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奎認為,未來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分為兩大類,“一是生產型的智能應用,用智能化機械去代替人工;二是讓智能設備為人來服務。”而在他的產業版圖中,不管是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還是智慧家居的建設,最終都是為了達到更好地為人服務的效果。
通過無人機可實現精確的遙感測繪和防災震災;通過三維傳感器建模,可實現對地下管網的實時智能化監控。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方正旗下的方正信產正在嘗試通過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平臺,來提高城市的服務水平,讓城市大機器運轉起來。
“我們開發了一款人工智能假肢,小腿以下截肢的人士都可以安裝使用,通過模擬人體工學來達到最好的假肢效果,幾乎和正常人一模一樣。”胡奎告訴記者,這是方正信產在智能醫療領域的研究成果。同時,在危險化學品的管理上,方正信產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危險化學試劑在倉儲使用環節的可視化管理,解決了危險品在產區的管理盲點,“以此杜絕悲劇的發生”。
除了直接服務于人和社會,一些先進裝備制造企業開始積極轉型,通過為其他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來互促互利。
在先臨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臺上,擺放著很多精美的3D打印成品,其桌面3D打印事業部大客戶經理盛軍標介紹,他們的3D打印技術服務于航空航天業和船舶制造業的零部件制造,“這類行業對零部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而我們的核心技術優勢就在于精確度,因此一拍即合”。同時,該技術能服務于生物醫療產業,“通過生物打印機來進行藥物的測試應用,效果非常突出”。
上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