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機器人的發展應用十分關鍵。據預測,2020年全球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達400億美元,復合增速達到7%左右,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復合增速有望連續超過20%。
曲道奎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的機器人市場,2014年增幅達到了54%,我們判斷未來15年,中國一直會是全球的機器人市場。“雖然全球經濟下滑,但是機器人有關產業逆勢增長,說明機器人和智能制造時代到來了。”曲道奎說。
對此ABB集團高級副總裁、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顧純元認為,“我們要變成制造業強國,面臨的挑戰是人口紅利的消失跟制造業成本上升。實際上這是世界進步的一個現象,而機器人可以幫助應對。機器人的關鍵價值在于它不是傳統模式而是可編程重復使用的,產品變了并不一定要新增生產線,而是通過優化解決方案,實現升級換代”。
針對這一問題談及廣東,他舉例,“我們在珠海格力做的沖壓線實際上就是通過智能化解決方案使產能提高30%,而不需要新的產房和生產線。廣東是一個消費電子品制造大省,機器人等智能制造的發展應用有很大潛力”。
“還不應簡單看成是機器換人,而是機器人換人。”曲道奎認為,機器人絕不是以前想象中的機械手概念,而是所有高新技術的集成。
談廣東智能制造發展
廣東工業互聯網有好的基礎,可以發揮這方面優勢
在談到廣東如何發展智能制造時石勇提到,廣東工業互聯網有非常好的基礎,可以發揮自己這方面的優勢。“布魯金斯《美國高端產業》報告選了制造業、能源行業、服務業等中的50個行業作為高端產業重點發展。而選擇標準跟以前僅靠RD(研發)強度來定義的高新技術產業等不同。”石勇提到,高端產業不一定完全是像航空航天這種高新技術,很多傳統的產業,像機械制造、軟件服務等領域,也應該屬于支持的領域。“從這個角度看,現在廣東珠海等地已經超越了傳統高新技術產業范疇,我覺得是非常正確的。”他說。
顧純元也表示認同,他認為,廣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不一定跟世界水平有很大差距。“在電子消費品等產業中,這些領域的轉型升級沒有國外的經驗可以借鑒,世界上也沒有現成先進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這些地方廣東如果能進行創新突破,那就是。”他說。
而關錫友則建議,“廣東不應該只考慮從一個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轉變,準確的說法是應該叫走新型工業化轉變,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明確走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我們有沒有能在未來人類工業文明中誕生新的中國模式,廣東可以做很好的探索。”他分析,個是產融結合,傳統產業和當代金融結合,第二是產信結合,就是裝備智能化的問題。第三,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解決以人為本的問題。“廣東作為國家從近代以來的經濟改革開放前沿,我覺得廣東應該站在世界工業頂端來看待整個工業發展,而不是沿著別人的道路往前走,應該創造出自己的一條新的道路。”
上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