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向實體經濟領域的逐步推進,新興的電子商務模式——共建電商平臺正在與中國制造進行著深度的融合,共建電商平臺也漸次向規?;l展方向推進。是什么因素,對各行業的優秀品牌制造企業產生如此大的誘惑,并促使其放下身段結束單打獨斗的自建電商,向共建電商平臺快速集結呢?
第三方電商野心勃勃 制造業或淪為大數據的制造終端
在大數據時代,消費者的日常活動和每次消費都會被轉化為數據保存了起來,當數億人的消費數據被用來研究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數據被記錄下來,用以研究消費者的消費導向和消費趨勢時,就可以對制造類企業的生產起到指導作用。這如大海上的航母航行靠衛星的指引一樣,生產制造類企業的生產也需要大數據的指引,但可惜由于第三方電商平臺壟斷的這一數據,制造類企業的生產就成了瞎子,失去了方向。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云曾說過,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未來三十年,傳統制造業必將會迎來巨大的變革,傳統企業會因為互聯網而發生裂變、重構,龐大而又精準的消費數據將會決定工廠生產什么,而再也不是工廠生產什么、消費決定什么。而在這個巨大變革過程中起決定性因素的將是“大數據”,“大數據”是核武器,誰掌握誰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而對于“大數據”的爭奪,以阿里巴巴、京東商城、蘇寧易購、58同城等為代表的第三方電商平臺,近年來頻頻發力,試圖通過上市、行業整合等系列手段,不斷壯大,占領行業制高點。京東商城、阿里巴巴和58同城在去年成功在美上市之后,就在今年又展開一輪又一輪的整合。先是京東與永輝超市、接著阿里與蘇寧聯姻、58同城和趕集網成功合并,與此同時,以百度、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公司也不甘寂寞,繼續向電商領域嘗試,但似乎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今年與萬達成立了所謂的“共建電商平臺”飛凡,哪兒有熱點向哪兒靠,展現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
在這輪爭奪戰中,真正取得先機的當屬阿里,在出重拳打擊電商假貨,收獲民意的同時,發力“共建電商”領域。自2013年起與鄭州合作共建電商之后,又先后將珠海、西安、昆明、營口、防城、泉州、陸河等十余家城市,納入阿里巴巴全球貨源平臺的版圖,將生產者-農民拉上了自已的戰車。另外,阿里還將觸角延伸到汽車物聯網、化妝品、輪胎等實體經濟。以上重重跡象表明,阿里試圖通過平臺規模龐大的數據資源,向家產品和生產制造等行業滲透,制造一種合作共贏共建電商假象,迅速將各種資源掌握到自已的手中,此戰略意圖一但成功,便可通過掌控的大數據(市場信息),牢牢掌握整個生產銷售鏈條,因為只有它才知道消費者需要什么,農民應該種什么,工廠應該研發和生產什么。
如果未來真到沿著阿里巴巴們設計的路線發展,當中國制造真的變成中國智造時,中國制造業將徹底淪為大數據的制造終端,而悲催的是這個大數據卻沒有掌握在制造企業自已的手里。
自建商城缺流量無銷量 迫使企業尋求新的電商發展之路
隨著第三方電商平臺的日趨寡頭化,中國制造企業借道第三方電商平臺進行產品銷售的美好時光一去不返。以海爾、華為、聯想、美的為首的一大批知名品牌制造企業,紛紛嘗試自建電商,以期通過企業自建商城直接面對消費者,實現自有產品的直接銷售,徹底打破第三方電商平臺的壟斷和束縛。但這個看起來很美的事情,消費者并不買帳,在企業花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與物力之后,卻只燒流量,而無銷量,最終最終迫使制造企業尋求新的電商發展之路。
第一、多渠道銷售無法做到產品價格的和諧統一,品類的單一無法滿足消費都一站式購物的多種需求。
企業自建商城初期,由于在短時間內無法獲得足夠的流量,致使產品銷量無法滿足企業生產需求,企業往往在自建商城的同時,還要兼顧其它的銷售渠道,這樣一來無法做到自建電商平臺與傳統渠道價格的和諧統一,致使線上線下各銷售渠道矛盾重重,小的方面來說會造成嚴重的內耗,更有甚者會給品牌帶來嚴重的傷害。
另外,產品品類的單一屬性,無法培養人們慣性購物的行為。據相關數據顯示,每一個消費都有自已習慣的購物方式,由于企業自建商城只銷售自已的產品,這樣就導致產品類的單一,無法滿足消費都一站式購物的多樣化需求,自建商城自然也就無法形成對消費者的粘性,無形之中就帶來品牌推廣的難道和資源浪費。
第二、移動客戶端的快速發展,成為企業自建商城無法突破的瓶頸,共建電商綜合性移動平臺成為企業自我突破的內在驅動。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應用與普及,以商務人群為代表的中高層消費人群,購物習慣越來越向碎片化時間發展,隨機性購買日漸成為一種常態。而受智能手機內存容量和流量網速的限制,消費者無法做到,也不可能將所有優秀企業的APP全部下載到手機內,只能基于個人購物的喜好和購物的便種性,有選擇的保留一些常用的綜合性購物平臺的移動終端。這樣一來,單一產品的企業商城,難以受到消費者的垂青,試想做為以通訊為基本工具的手機,如果下載N多個企業自建購物商城,將是一種多么瘋狂的事。這也成為現階段企業自建商城的桎梏,高度集中的企業共建電商綜合移動平臺成為制造企業自身改變現狀的內在驅動。
共建電商平臺四大優勢 催發制造企業迅速集結
中國制造企業一方面要抵御第三電商咄咄的攻勢,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自建電商弊端的困擾,如何走一條適合“自已”的電子商務發展之路,已成為當務之急——共建電商創新商業模式應運而生。
共建電商優秀的基因和諸多的優勢,催發中國制造企業向共建電商迅速集結。
第一,所有權屬于參與共建企業,可以激發企業自我能動性。共建電商顧名思義就是由全行業優秀生產制造企業共同參與組建的電子商務平臺,這個電商平臺的所有權歸屬所有參于共建的企業,是企業自已的平臺,所有企業均會貢獻出自已的資源,而這些個資源相加,絕不是簡單的1+1≥2,而具有裂變發散的無限可能,將擁有極大的創意與活力。另外,共建企業無須承擔高昂的推廣費用,并可根據實際需要在平臺統一管理之下,快速展現和更新產品,不再受來自于第三電商平以的規則束縛。
第二,參與共建電商企業不僅擁有平臺高達81%的股權,而且省時、省力、省事、省錢。正所謂專業的事交由專業的人/公司去做,所有參與共建電商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第三方公司或交由獨立第三方公司對平臺進行統一管理,企業只需付出少量費用。以共建電商平臺領航者我的網為例,我的網先期由我的科技公司創建,平臺擁有專業的電商平臺運營團隊和統一管理規則,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有意向共建的企業只要屬于行業及細分行業排名前十的優秀企業均可參與,參與時只需貢獻企業現有資源和支付少量費用便可擁有高達81%的股權,可謂不費一時,不出一力,不多一事便可坐享其成,對深陷困境進退兩難的制造企業來說,其誘惑是“致命”的。
第三,共建電商平臺由第三方獨立運營,共建企業統一制定規則,有序競爭規避不必要的內耗和無端的浪費。以共建電商平臺我的網為例,所有參與共建企業分行業擁有統一的入口,入口頁面,展現每個行業前十位企業的產品,而這十個排名的順序根據平臺統一的算法,每個月自動排序,平臺內無需搜索優化,可以有效避免無序的惡意競爭,拒絕資源浪費。而這種頁面展現的最大的好處,還是對消費者的誘惑,消費者進入平臺尋找商品,目的性很強,只需簡單對比,即可做出購買決策,而無需在再向以往再第三方平臺上那樣,花大力氣與時間進行查找,同時還擔心購買到假貨的危險。這樣一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的愉悅性將會被大大提升,其忠誠度也會被很好的激發。長此以往,流量將會穩步增長,企業也就不會再擔心產品的銷量,收納精神全力做好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就行了。
第四,平臺信息資源共享,企業自已掌握“大數據”,從此不再受制與人。由于平臺的所有權歸屬參與共建電企業,平臺積累的大數據自然也就屬于企業自己。生產制造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不僅可以及時掌握消費者需求,而且可以時時掌控銷售過程,盡可能的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完美的今后服務與個性化定制。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累積,企業不單可以更好的把握市場需求,適時調整企業生產計劃和設計企業未來發展方向;而且還可以根據大數據有針對性的設計生產產品,結合產品特點和用戶使用及消費習慣,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減少庫存,增加現金流,激發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生產關系只有更好的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經濟才會無限繁榮。共建電商是電子商務發展到特定階段的新興產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摧發商業領域與生產制造領域的裂變與重構,它將極大的服務于社會和人民,改善人們的生活生存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