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快遞行業的人力成本占比很高,在分撥轉運站的分揀、分倉倉儲等環節均有較大的自動化提升空間,智能分揀裝備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設備升級迫在眉睫
2014年快遞行業快遞員數量約為200萬人,最近幾年增長速度非常快,相比于2010年增長了4倍,比2007年增長了約10倍。與從快遞員每年的產出效率來看,每個快遞員每年快遞負荷量并沒有顯著增加,基本穩定在6000-7000個包裹/年,換言之,快遞行業的自動化水平并未隨著快遞量增加而增加,只是增加了快遞員數量。
目前半自動化分揀機的效率是人工的3倍以上,自動化分揀機的效率是人工分揀的6倍以上,按照1000萬元自動化分揀設備投入(半自動化500萬),折舊5年,分揀工人工資4500元/月計算,半自動分揀設備與人工分揀的臨界點在4萬件左右,自動分揀與人工分揀在6萬件/天左右。
通過對目前主流快遞企業每年包裹數量進行平滑估算,申通、圓通已經超過6萬件/天,主要的企業幾個大快遞企業的大型中轉中心每天分揀量也都已經超過4萬件/天,設備升級迫在眉睫。
百億級市場空間待挖掘
在一個完整的自動化物流倉儲系統中,輸送+分揀裝備的占比高達36%,是所有設備中價值量最高的,其次為自動化倉庫、貨架、軟硬件等,輸送分揀裝備是物流自動化中的關鍵核心設備。
假定快遞企業一級中轉中心全部使用自動化分揀設備,目前來看,順豐和郵政的一級轉運中心有成熟的產品和投資情況。順豐在一級轉運中心的投資,單個中心的分揀設備資金投入在1億元左右,郵政是6000萬左右,申通系為4000萬;通達系共636個一級分撥中心,分揀設備市場254億元;郵政系18億元,順豐系50億元,總市場需求32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