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起, 一家重慶本地的私人混凝土車承包商李陽(化名)就經常通過手機微信與設備廠商---中聯重科的服務人員進行頻繁互動。
“我會用手機來向客服代表提問,讓她幫我看看車子出的問題嚴不嚴重,怎樣更好的保養維護設備。我也參與一些(中聯重科)的線上粉絲互動,這對我們長期在外作業的人來說,既實用又有樂趣。”目前,這一微信賬號的粉絲量已接近30000個,每天新增粉絲180名;接下來的春節、五一國際勞動節,預計微信用戶數還會有所上升。
微信號的開通,只是中聯重科“互聯網+智能制造”的一個側面。中聯重科信息化總監王玉坤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是公司近幾年的重頭戲之一,而傳統制造業也更接地氣、更有活力。“在互聯網+智能制造領域,我們并不是簡單的做自動化生產線和集成生產線,而是分為幾個階段來走:首先是產品智能化,第二階段為設計、研發模式的智能化,同時也會盡全力做服務智能化的延伸。每一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戰略定位和落地項目,從而構建出多層次、多方位、具有顯著特色的工程機械智能制造產品線和服務能力。”
產品、設計及服務智能化
在中聯重科內部,正在實行的是一套名為“產品4.0”的智能化計劃體系。今年1月份,該公司已嘗試制造生產設備中的嵌入式操作系統,把傳感元器件、設備工作運行情況等都反映在該操作系統平臺上。而這一嵌入式平臺又與后臺的服務平臺相互對接。
“嵌入式系統的出現,也基于我們的另一重考量:以后工程機械設備很多都會以軟件定義,如果我們要對車載操作軟件更新版本的話,也可遠程進行,這讓在外作業的車主更為省心。今后,這臺嵌入式操作系統主要用于混凝土設備、起重機以及塔式裝載機、環衛設備等。”
而在產品設計上,“互聯網+”的元素也更為凸顯。中聯重科有一個PLM平臺,該平臺之上建立了企業云智庫,可協同亞歐美等三地的2700多位工程師共同參與產品開發。云智庫也提高了模塊化設計能力,使得設計能像搭積木一樣簡便,從而快捷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該平臺還構建了產品的虛擬化樣機,實現樣機的三維建模、運動學和動力學仿真分析、作業情況模擬等虛擬化設計工作,保證在產品正式制造前,就能了解產品的外觀、性能和工藝,讓研發過程變得更加高效、可靠。
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縮短了研發人員30%的時間,每季度保持更新,而且使得每個故障都可對應一個代碼。“我們曾經研發過一款101米的碳纖維臂架泵車,其設計環節非常繁復,但在平臺上通過充分的調動資源和協同作戰,只用了5個月就完成了研發工作。這就是互聯網+智能制造的力量。”
王玉坤說道,事實上包括特雷克斯、卡特彼勒這樣的大腕級工程機械公司,目前在“互聯網+”制造領域上與國內同行處于同一水平線,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而中國公司在IT方面的人才也是世界級的,這對中國企業來說也迎來了新的市場商業機遇。
談及服務,王玉坤表示,“雖然我們是一家設備廠商,但對于服務方面尤其是互聯網服務,一開始就很重視。”在公司內部,通過各種移動應用平臺如ERP和CRM等來實現智能云服務后,客戶訂單、交貨以及合同評審時間都比以往有所縮短,其中如交貨期已縮短至7天,而訂單響應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
另外,2014年4月起,中聯重科也展開了針對國內下游客戶GPS情況的監控,其全球市場部通過統計相關數據,監控下游客戶開工(開工率、開工小時數)及設備運行情況,進而對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工程機械行業現狀、客戶經營情況及市場未來走勢進行相應的分析和預判。目前中聯重科已向國務院提報26期開工情況的動態數據。
智能化生產提升200%效率
中聯重科的智能制造還體現在智能的生產線上。通過互聯網及其他高科技手段,中聯重科建設了全球第一條塔機和升降機標準節智能生產線。這條線可以自動匹配物料、柔性混流實現10種不同規格的標準節生產。其物料從生產線前端進入,經過30臺工業機器人并行作業與數控加工,全自動完成整個制造過程,生產效率提升480%。工程設備生產中還有一個特點,會有焊接環節,而使用自動化生產線之后,就會減少對人的污染。
另外,中聯重科在設備制造環節中還采取了全程監控,這類監控可對生產過程進行數據的有效跟蹤,現場數據可實現電子化采集和物料配送條碼化,有效提升了生產制造的自動化程度和精益化程度,也為產品定制化打通了渠道。
“數字化工廠”的建設,已在國內重型機械行業中漸成氣候。此前,奇瑞重工已按照歐洲高端裝備的制造標準,全力打造世界級‘數字化智能工廠’,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該公司已實現了95%以上環節的機器人和數字化制造。
而徐工信息總經理張啟亮也向本報記者透露,目前徐工的裝載機生產基地作為徐工集團內最大的數字化項目,正在全面推進。在該廠中,你可以看到下料、結構和涂裝、總裝等所有工序的完工,各類機器人設備也在工廠流水線中被大量運用,其使用量和先進性都是空前的。裝載機產品的焊接工作,也與中聯重科一樣“無人參與”,實現一氣呵成。
王玉坤也稱,中國高端設備及“互聯網+”的結合,也是技術融合、產品融合、業務融合與資源融合的體現。在工業4.0和互聯網+的轉型浪潮下,中聯重科也在進行商業模式的大變革。“未來,信息技術將極大地延展增值服務的范圍,從而根本上改變企業的盈利模式。將裝備制造企業的利潤構成,從整機銷售占大頭轉變為增值服務占主導。”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豐樹電子(品茗股份全資子公司)與中聯重科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以建筑起重裝備施工安全為切入點,圍繞群塔防碰撞社會化普及目標,在設備采購、技術研發、培訓服務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合作方式、合作內容的全面升級,攜手打造發展新格局,共謀發展新篇章。
豐樹電子(品茗股份全資子公司)與中聯重科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以建筑起重裝備施工安全為切入點,圍繞群塔防碰撞社會化普及目標,在設備采購、技術研發、培訓服務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合作方式、合作內容的全面升級,攜手打造發展新格局,共謀發展新篇章。
豐樹電子(品茗股份全資子公司)與中聯重科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以建筑起重裝備施工安全為切入點,圍繞群塔防碰撞社會化普及目標,在設備采購、技術研發、培訓服務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合作方式、合作內容的全面升級,攜手打造發展新格局,共謀發展新篇章。
豐樹電子(品茗股份全資子公司)與中聯重科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以建筑起重裝備施工安全為切入點,圍繞群塔防碰撞社會化普及目標,在設備采購、技術研發、培訓服務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合作方式、合作內容的全面升級,攜手打造發展新格局,共謀發展新篇章。
豐樹電子(品茗股份全資子公司)與中聯重科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以建筑起重裝備施工安全為切入點,圍繞群塔防碰撞社會化普及目標,在設備采購、技術研發、培訓服務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合作方式、合作內容的全面升級,攜手打造發展新格局,共謀發展新篇章。
豐樹電子(品茗股份全資子公司)與中聯重科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以建筑起重裝備施工安全為切入點,圍繞群塔防碰撞社會化普及目標,在設備采購、技術研發、培訓服務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合作方式、合作內容的全面升級,攜手打造發展新格局,共謀發展新篇章。
豐樹電子(品茗股份全資子公司)與中聯重科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以建筑起重裝備施工安全為切入點,圍繞群塔防碰撞社會化普及目標,在設備采購、技術研發、培訓服務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合作方式、合作內容的全面升級,攜手打造發展新格局,共謀發展新篇章。
自2月8日起,工程機械板塊全線大漲,中聯重科、柳工、建設機械漲停,三一重工、徐工機械、山推股份漲逾8%。
9月10-12日,CIOE 智能傳感展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辦。這場備受矚目的行業盛會,聚焦智能感知技術在消費電子、智能駕駛、工業、機器人等重要應用領域的新需求,是企業尋求智能傳感新產品及創新技術、開展商貿洽談與交流采購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展會,智能制造,傳感器,
2025 年 6 月 11 日,恰逢中國與歐盟建交 50 周年之際,“中國歐洲職業教育與高技能人才發展國際交流會議” 在山東青島召開。倍福中國作為歐洲在華企業嘉賓受邀參會,校企合作專員錢生參與圓桌對話并分享了企業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教融合的實踐經驗,展示了倍福在智能制造人才培養領域的前瞻性布局。以太網,自動化,
6月12至14日,“2025臺達電力電子新技術研討會”在蘇州吳江舉辦,來自14所高校400多位專家與師生,聚焦于推動產學之間的前瞻技術交流,邀集多位學界與業界專家,分享于電力電子技術基礎研究、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與挑戰等研究成果與觀點。電源,智能制造,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的雙重驅動下,光伏產業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已突破350GW,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美元,行業前景大有可期。臺達,服務,智能制造,中達電通,
本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熱點頻現,多項重要會議、技術發布及產業政策動態集中呈現,共同勾勒出中國制造業數智化轉型與產業創新的蓬勃圖景。機器視覺,
在國際局勢波動不斷的大背景下,全球供應鏈重構愈發劇烈,中國制造企業正面臨深刻挑戰與重塑機遇。關稅壁壘推高成本,出口通道受限,制造企業亟需尋找更具韌性與效率的運營之道。在這樣的環境下,世界級制造(WCM)與工業4.0成為眾多企業破局突圍的重要抓手。物流,智能制造,EMS,
2025年6月4日至6日,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展覽面積突破10萬平方米,匯聚全球1200余家頂尖企業,聚焦工業自動化、智能制造、能源轉型等領域的最新技術與產品。機器人,
5月22日,全球領先的制造執行系統(MES)供應商凱睿德制造在深圳市寶安區新湖路壹方商業中心舉行新辦公室喬遷儀式。新址的啟用標志著凱睿德制造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邁入全新階段,彰顯了其對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的堅定信心和持續投入。凱睿德制造創始人兼CEO Francisco Almada Lobo親臨現場并致辭,與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加快培育一批實力強、服務廣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平臺動態調整與迭代優化,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工信廳信發函〔2020〕240號)的工作部署,
在今天遼寧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遼寧省發改委等部門發布解讀《數字遼寧發展規劃(1.0版)》。該《規劃》明確到2025年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將成為遼寧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經濟占遼寧DGP比重為45%。
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新崗位新職業。依托工業互聯網促進傳統產業加快上線上云。聚焦養老、托育、家政等就業潛力大的領域,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生活服務業。支持發展共享用工、就業保障平臺,為靈活就業者提供就業和社保線上服務。
經過兩天的激烈,7月26日,“發現智聯高手”——第六屆“臺達杯”高校自動化設計大賽決賽結果揭曉,經過激烈的拼搏,來自于上海交通大學、高雄中山大學、荷蘭方提斯大學的三支高校隊伍最終脫穎而出,獲得了現場評委的一致認可,獲得大賽特等獎。互聯網+,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當前,我國正在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動信息化、智能化取得長足發展。
SENSOR EXP0 2019秉承著“致力打造專業平臺”的辦展宗旨,依托中國傳感器產業的快速發展背景,努力成為中國最大、最專業、最權威的產業平臺。近年來,伴隨著工業4.0、互聯網+、物聯網概念的興起,智能家居、可穿戴產品、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的市場快速成長。
2017年11月,國務院出臺《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2018年2月,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設立。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已經到來,這是我國探索制造業智能化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必須緊緊抓住。
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召開,社會各界凝聚共識,推動信息化更好造福社會、造福人民之際,23日,市政府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敲定我市發展工業互聯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