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發布的1月進出口數據顯示,外貿低迷態勢依然未有改觀,進出口數據連續11個月下滑。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8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8%。而去年12月,這一數據曾明顯收窄。
但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由海關總署編制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1.7,較去年12月回升0.5,是2015年2月以來的首次環比回升,初步判斷今年二季度我國出口壓力有望有所緩解。
外貿低迷外因為主
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來,1月份的數據也反應了我國當前外貿形勢的“三個未完全”:外貿同時承受的內、外部雙壓力未完全釋放,包括政策扶持在內的增長新動力未完全聚集,增長潛力未完全挖掘。
“而這三個不完全還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我國外貿形勢形成制約。”白明坦言。
機電產品出口意外下滑
機電產品的出口近半年以來一直成為外貿低迷態勢中逆勢增長的一個亮點。然而,1月份的數據顯示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大幅下降6.8%,同時,機電產品占出口總值的55.3%。其中,機械設備出口下降9.3%拉低了數據。
“機電產品出口的下降值得警惕。”白明分析說,這些年的產能合作和“走出去”誠然對我國零配件和設備等的出口起到帶動作用,但是,對方也在自主生產后減少了進口,而這一替代作用將來也會越來越大。
“我們的產業可以走出去,但是產業鏈的主導權一定要握在我們手里。”白明說。
政策持續加力
進入2016年,推進外貿轉型升級的政策持續加碼。
14日,春節長假過后首個工作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促進貨物貿易發展的同時,加快服務貿易發展,在10省市及5個國家級新區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上個月6日,今年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在12個城市增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作出部署。此后的18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加工貿易為抓手進一步為外貿發展加勁。此外,今年1月1日始,國務院批準調整了一批國內亟須的先進設備、重要商品等的進出口關稅,外貿再度受益。
在2015年,國家也曾頻頻出臺扶持外貿發展的政策。
“政策的持續加碼目前尚未對外貿形成扭轉性的支持,潛力還有,也還待挖掘。包括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發展服務貿易,把‘一帶一路’的建設落在實處,分批設立自貿試驗區,中韓中澳等自貿協定進一步拉動進口等,這些政策紅利的釋放還需時間。”白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