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獲悉,上海市已率先啟動報廢機動車拆解行業改革試點,引入市場化力量推動機動車回收行業升級,探索精細化拆解回收一體化,一輛報廢小轎車的資源回收利用率可提升至96%,幾乎整車都可變廢為寶。
據統計,到今年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將達1.5億輛,到2020年有望超過2億輛。根據汽車報廢規律,報廢汽車一般占汽車保有量的6%~8%。以此測算,2015年我國報廢汽車量將達900萬~1200萬輛,2020年將達到1200萬~1600萬輛。
上海計劃在2015年~2017年間淘汰老舊車輛30萬輛。去年,上海共拆解6.3萬多輛報廢汽車。目前仍基本延續舊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運營體系,整個行業主要以手工勞動為主,拆解設備缺乏,工藝相對落后,分類回收困難,資源綜合利用率較低,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在上海市商務委、交警總隊車管所、環保局等部門聯合推動下,上海從今年10月26日開始啟動全市的報廢機動車拆解行業改革。前不久,改革方案正式落地并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上海市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服務監管平臺也正式啟用。
位于上海市奉賢區的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成為全市目前唯一的改革試點單位。這家公司試點的報廢機動車資源化項目最大亮點就是逆向物流,打造自動化、精細化、環保化的報廢車拆解流水線,實現每個崗位標準化操作,提高報廢車零部件再利用率和再制造率。這家公司正在運行的機動車拆解流水線,可以拆解各類車型的報廢機動車,年拆解能力10萬輛。
先進破碎線——12分鐘可“消化”一輛車
記者了解到,一輛報廢汽車被送上拆解流水線后,從輪胎、發動機等零部件開始分類處理,到車門、外殼、車廂等車體部分集中至廠房外的特定場地,等待專業破碎線“消化”,全過程通常只需兩個小時,最快12分鐘就能搞定。而在整車拆解之前,流水線還要進行環保預處理,即對污染或對環境有害的物質、材料和零部件,進行無害化和安全化處理。例如,對各種廢液集中抽取,對安全氣囊及氟利昂進行處理和回收等。
據這家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有關人士稱,一輛約1噸的報廢小轎車,經過生產線的精細化專業拆解,可獲得約740千克鐵、110千克有色金屬、70千克塑料和36千克橡膠,資源回收利用率高達96%。以近年國內市場的回收價格計算,每輛報廢汽車精細拆解所得的收益將達2500元。
據了解,隨著試點項目運行成熟,上海報廢機動車拆解行業將更規范,并建立起全新的產業標準,形成高起點挖掘再生資源的市場化運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