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發展概況
自動化裝備制造行業是機器設備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預的情況下,按預期的目標實現測量、操縱等信息處理和過程控制的統稱。工業自動化是現代工業的重要標志,工業企業通過自動化技術,可實現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節省人力成本、降低消耗(原材料+能源)和確保安全等多重目的。
1、行業主管部門與政策
自動化裝備制造行業的主管部門為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動化裝備制造行業根據下游產品及應用領域的不同,接受相應協會的管理。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職責:研究提出工業發展戰略,擬訂工業行業規劃和產業政策并組織實施;指導工業行業技術法規和行業標準的擬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主要職責:主要負責擬訂并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負責監測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態勢,承擔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的責任,研究宏觀經濟運行、總量平衡、國家經濟安全和總體產業安全等重要問題并提出宏觀調控政策建議;負責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調節經濟運行;承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和生產力布局的責任;擬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和投資結構的調控目標、政策及措施,銜接平衡需要安排中央政府投資和涉及重大建設項目的專項規劃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組織擬訂綜合性產業政策,負責協調第一、二、三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并銜接平衡相關發展規劃和重大政策,做好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等。
行業涉及到的法律法規及政策主要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在2011年3月通過的“十二五”規劃中,國家對制造業確立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由制造業低端向高端轉變”的目標。“十二五”規劃指出,要改造提升制造業,需要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綱要同時指出,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加快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市場競爭力;支持企業提高裝備水平、優化生產流程,加快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2)《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
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隔膜材料、電解質材料制備技術,大容量鋰動力電池成組技術與設備已被列入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發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確定的當前應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
(3)《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了裝備制造業是給國民經濟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強調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礎配套件和基礎工藝水平;加快裝備制造業企業兼并重組和產品更新換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
(4)《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2011年6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提出要重點研究開發綠色流程制造技術;高效清潔并充分利用資源的工藝、流程和設備;相應的工藝流程放大技術;基于生態工業概念的系統集成和自動化技術;流程工業需要的傳感器、智能化檢測控制技術、裝備和調控系統。
(5)《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
2012年3月,科技部發布了《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要攻克一批制造過程智能化技術與裝備。重點研究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流程工業的核心工藝和成套設備等,提升制造過程智能化水平,促進制造業快速發展。
(6)《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電池)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1年3月17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發布《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電池)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發展目標明確:新能源產業“十二五”期間仍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產業增長重點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三大領域。
(7)《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規劃經李克強總理簽批,由國務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規劃提出了中國制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的“三步走”戰略,是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1 2 3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