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見思嵐科技CEO陳士凱:在SLAMTEC一群技術牛人在踐行著我們當年的科技夢
陳士凱簡介:思嵐科技創始人、CEO。思嵐科技前身為機器人技術研發團隊RoboPeak,在團隊過渡到公司至今的7年里,相繼推出多款定位導航領域的產品,使得服務機器人能夠便捷地使用到的激光導航技術,并且沒有成本壓力。
小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考慮過長大變成發明家,用“狂拽炫酷”的科技來改變世界。今天我們只是部分實現了兒時的夢想--長大了,至于那個改變世界的“科技夢”也真的只是虛妄的夢了。
上海思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SLAMTEC。在那里,真的有那么一群技術牛人在無比專注地踐行著我們當年的“科技夢”。他們目前已經成功推出了激光測距掃描傳感器RPLIDAR系列、基于激光的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導航系統(SLAMWARE)與適于商業環境的宙斯(Zeus)機器人通用平臺。它們為消費級產品領域的高性能機器人定位導航,給機器人裝上了眼睛,讓真正的智能機器人離我們不再遙遠。
在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聯盟“約見?服務機器人界”欄目組見到SLAMTEC創始人兼CEO陳士凱陳總之前,由名字聯想到他應該是像袁世凱那樣老謀深算、運籌帷幄的管理者,然而實際上,陳總是一位謙和而堅定的年輕人。聽他講話,就像與一位邏輯清晰、思維縝密、見識廣闊理工科學霸交談一樣,很容易就能被思嵐的導航定位解決方案所打動,因為這個方案考慮到現在市面上的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和導購機器人等在定位、認路、自主移動過程中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那些你能想到和沒想到的問題。知己知彼,SLAM方案,當然能搞定機器人導航定位的難題。用陳總的話說“我們把臟活累活都干了,如果你家掃地機器人的清掃性能很好,再加上我們的SLAMWARE導航定位系統,就是真正獨立為人解決問題,而非增加麻煩的智能機器人了”。
簡單地說,SLAM技術解決了機器人的導航定位問題。
定位導航分為兩大塊,一塊是傳感器,相當于機器人的眼睛,學術界已經研究了好多年,發射到火星的探測車都是使用的激光雷達,在完成定位導航上,已經有一定的成熟性,RPLIDAR以激光雷達作為初步開發的基點。目前為止,算上SLAMTEC,全球也不過只有四五家公司能夠生產激光雷達傳感器。RPLIDAR系列在實際應用時,能使服務機器人獲得更加密集的采樣點,可實現對障礙物的快速響應,開展更迅速、更及時的自主避障。
SLAMTEC在今年初發布了新一代升級版RPLIDAR-A2,產品厚度僅4 cm,是目前行業內最輕薄的激光雷達,能夠很大節省安裝空間,特別是對本身空間要求就很緊湊的服務機器人,如安裝在掃地機器人頂部,更具實用性。另外RPLIDAR-A2能在6米測量半徑內,可完成360度全方位掃描,采樣次數為每秒4000次,掃描頻率高達10Hz并可實現毫米級測量精度。通俗來說RPLIDAR-A2的性能能夠達到同類傳感器的一倍,因此機器人可以更快地以安全的行為應對突發事件。
定位導航的另外一部分為算法問題。陳總說:“在我們自主研發機器人的時候,是可以購買更昂貴的傳感器去做軟件研發的。在算法這塊,通過我們自身的研發和行業觀察發現,像谷歌這樣的巨頭公司也還在做研究,導航定位本身就具備非常大的挑戰性。針對符合中國國情的家用服務機器人,若要使得人們很快而且容易地操作起來,具有很大的難度。這一類的算法需要很復雜的硬件支持,就像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后備箱里全都是計算機處理器。正常來說,我們的算法需要強大的計算機作支撐,但是我們的技術的應用對象比較小巧,比如說掃地機器人里面根本就無法嵌入我們目前使用的計算機。因此我們通過改善算法原理和實現的細節,來把處理器固化到一個芯片里,這就是模塊化的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系統SLAMWARE。這是我們那幾年主要做的事情,到現在就發展成了我們獨特的優勢。”
SLAMWARE是一種單模塊化的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系統,集成了基于激光雷達的同步定位與建圖(SLAM)及配套的路徑規劃功能。宿主系統可以利用SLAMWARE提供的通訊接口,并結合SDK實時獲取的高精度機器人位置信息與SLAMWARE自主構建的環境地圖數據,進行靈活、多樣的功能擴展。
RPLIDAR和SLAMWARE主要解決兩大問題,第一使得服務機器人使用到的激光導航技術沒有成本壓力。第二在兩款產品使用便捷度上來說,只要在能移動的機器人上尋找合適的位置裝上SLAMTEC的傳感器模塊,通電后就能使機器人具有自主駕駛能力。
SLAMTEC團隊曾經做過一些實驗,陳總說:“深圳某無人駕駛平衡車的廠家曾給我們寄過一臺其正常銷售的平衡車,我們在沒有對其硬件做改造的前提下,通過其在平衡車里的一條內部的通訊結構和與之相對的數據結構,裝上了定位導航系統和激光雷達,在通訊接口連接調試之后,平衡車就具備了無人駕駛的功能,可以自主地跑來跑去。”這證明了SLAMWARE系統具備應用性。
RPLIDAR和SLAMWARE具備低成本和易應用這兩點,會使得服務機器人產品的研發時間大大降低,這也是未來它們廣闊應用的價值所在。
Zeus是一款可擴展的通用型機器人整機平臺,依靠內置的高性能SLAMWARE自主導航定位系統,可搭載不同應用,并在任何商用環境中開展工作,無需外部環境調整及人為編程設置。
SLAMTEC今年的重點是讓更多的客戶了解并使用SLAMWARE這套導航定位系統,它主要的優勢在于使用的便捷性,這個模塊化的系統,只有火柴盒那么大,機器人里安裝了小芯片就可以自行繪制出環境的平面圖,精度可達到毫米級別,這套方案可以應對不同行業的客戶。“針對掃地機器人,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可以使機器人非常智能地按照房間邊緣到房中清掃,把房間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完畢后自動回去充電,還有配套的手機APP,具體地應用我們還有更完整的應用解決方案,這樣能夠方便客戶更迅速的推廣出一款產品。其核心的競爭點在于吸塵的性能和導航定位能力,我們認為導航定位能力是掃地機器人必備的能力”陳總說。
從激光雷達RPLIDAR到導航定位系統SLAMWARE,進而搭建出通用型機器人整機平臺,一套不斷趨于完善而精密的導航定位解決方案逐漸形成。這套方案的設計者SLAMTEC的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機器人技術研發團隊RoboPeak,核心團隊成員多是以計算機相關專業為背景,在服務Intel、Adobe這樣的互聯網行業巨頭期間,在業余時間進行了機器人相關的研發,從09年開始在技術層面進行公司籌備,10年研發出了一款低成本的激光測距掃描傳感器RPLIDAR的原型,12年RPLIDAR成熟,13年研發出具備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算法的定位導航系統SLAMWARE。隨著智能硬件的興起,團隊意識到市場已經成熟到可以去推進機器人這個行業了。按照初始基因,13年底技術引導型的公司SLAMTEC成立。14年發布RPLIDAR,面向全球銷售。15年發布導航定位系統SLAMWARE和機器人整機平臺Zeus,并于同年完成千萬美元A輪融資……
SLAMTEC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并非偶然,這一切還要從團隊進入激光定位導航這個領域說起。
早在09年在分析行業大背景后,RoboPeak團隊預見到未來五六年后,服務型機器人可能有一個增長爆發趨勢。陳總說:“我以前是在Intel工作,業內就有PC和筆記本制造可能衰退的聲音。那時像iPhone這樣的智能移動設備剛剛興起,大環境上,我們認可IT行業會朝著更加便攜的移動設備方向發展,但實際上大家更多地在探討移動互聯網能夠為我們帶來什么。我們認為它不僅會變得更加便攜,而且要更加具備主動性,無論是手機、筆記本,還是后來的智能手表、手環,都是被動的設備,需要人主動攜帶。但是這和人類發明這些設備為了替代人工的目的相悖、因此我們判斷更加獨立智能的機器人會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
2015年服務機器人元年到來,RoboPeak當年的判斷相當準確,憑借對機器人行業深刻的理解和技術背景,進入激光定位導航,率先建立起自己的門檻。
如今隨著政策支持和市場空間的拓展,機器人行業一片火熱,短短數年之內興起數百家公司。然而SLAMTEC有著突出的優勢,其團隊背景在硬件和軟件機械上起點很高,這使得公司在做產品研發時,少走很多彎路。
機器人是個軟硬件結合的產品,講究的是軟硬件的融會貫通,相互借鑒。而SLAMTEC團隊軟硬件人才非常協調,對這兩個領域也非常了解,因此能找到它們的結合點,通過團隊內部人才交流,可以迸發新的想法產生,可以發掘一些軟件和硬件的額外價值,這或許就是解決某一難題的關鍵。
從09年RoboPeak開始從事機器人行業研發,至今SLAMTEC在機器人技術領域已經有非常深厚的積淀。在09-13年市場并非十分喧囂之時,他們有能力并且能夠靜下心來做技術研發,而這些研發,在公司成立之后,變成其發展的原動力。
最后,陳總說:“機器人不像傳統印象里的機器人和智能硬件行業,是需要對軟件和機器結構、電子部件硬件和人工智能算法都要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才能做出非常優秀的機器人。這不像做手機平板關注硬件外觀設計,也不能只把軟件做好,機器人要兼顧到方方面面,這是一種挑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的。這對機器人相關領域有核心研發能力的SLAMTEC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把挑戰當做機遇。看似溫和的陳總有一顆征服者的內心,經歷了多年計算機行業的打磨和機器人領域的變遷,擁有了足夠高的行業視野并且全心追求夢想,還帶領著一支專注核心技術的牛人團隊,不斷推出實用而炫酷的產品。SLAMTEC未來可期,這對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有重大意義。
如果想了解SLAMTEC最新技術成果,就請來在6.15-16日來SR SUMMIT 2016第三屆(北京)國際服務機器人核心技術及應用大會現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