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正進入加速發展期,國內的首批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航天云網自2015年正式上線以來,在20個月里聚集了60多萬用戶,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保持在50%以上。中國政府對工業互聯網的高度重視,或是促使工業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最近四年以來,大數據已經連續多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
據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目前航天云網平臺上注冊企業90%以上是中小微企業,90%以上是私營企業,國內國際線上發布協作采購需求超過1000億元,航天科工成立的中關村眾創空間、深圳科創中心、成都軍民融合科創中心等8家線下“雙創”服務載體,支持創客在工業制造、智能交通、基礎材料、環境監測等十余個領域培育孵化高科技創新成果,部分傳統產業用戶的產品研制、生產、服務全壽命經營績效得到顯著提升,推動區域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
在新一輪全球工業革命中,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正在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目前,航天云網共有20個業務板塊,正在運行的有10個,正在籌備和開發的業務有4個,正在設計的6個項目將圍繞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業務領域展開,其中“雙創”平臺板塊,已成為中央企業參與“雙創”活動的示范案例、航天云網也被確定為首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已在航天科工內部打造了2000多個“雙創”團隊,并有6000余個外部雙創團隊。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面臨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矛盾需要克服,比如企業要分享他人的資源、自身也要將擁有的資源向他人開放,因此企業要完成從‘重商’向‘重享’的認識和觀念大轉變;同時企業的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等,都是需要逐一解決的成長煩惱。”航天科工董事長高紅衛說。
制造企業由傳統生產方式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組建車間智能生產網絡系統是一種必然選擇,中國工業互聯網相關生態體系的建設,有望深刻改變未來國際產業分工與國際貿易競爭格局,為我國制造業實現彎道超車。
航天科工INDICS工業互聯網平臺即將在6月發布,INDICS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提供完整的基于云平臺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其中連接起線下設備和線上平臺的重要手段機通過智能網關產品實現。即以工業大數據為驅動,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開放平臺,可以實現產品、機器、數據、人和全面互聯互通和綜合繼承。
在中國制造業普遍處在工業2.0階段的環境中,許多中小企業的設備都沒法聯網,生產計劃還在用紙筆紀錄,大量的設備處于啞設備狀態,讓它們登陸云端協同共享,通過開展“三啞”(啞設備、啞崗位、啞企業)改造,能夠改造出一間智能工廠。“今年,航天科工內部要有5000臺以上的設備接入云平臺、500家企業業務流程嵌入云平臺。”航天科工副總經理魏毅寅表示。
將大數據與工業結合在一起,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將有利于推進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高紅衛表示,我國擁有相對完善的制造業體系,業務齊備、產業鏈完整,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階段,必須抓住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窗口期”。
航天云網計劃在2020年搭建完成國家制造業轉型發展新平臺,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力爭實現“公司銷售收入破百億、平臺用戶超千萬、平臺經濟規模達萬億”的“十三五”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