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稱為國內“工業4.0”應用典范的寶馬新大東工廠正式開業,讓人感到新奇的是,這座投資76億人民幣的新工廠,采用了大數據、數字模擬和物聯網等創新生產技術,充分了實現了德國的“工業4.0理念”與“中國制造2025”的高度契合,是寶馬集團深耕中國本土市場的又一戰略舉措。
近日,被稱為國內“工業4.0”應用典范的寶馬新大東工廠正式開業,讓人感到新奇的是,這座投資76億人民幣的新工廠,采用了大數據、數字模擬和物聯網等創新生產技術,充分了實現了德國的“工業4.0理念”與“中國制造2025”的高度契合,是寶馬集團深耕中國本土市場的又一戰略舉措。
“大東工廠一直見證著我們的合資企業和BMW 5系的成功發展,而新大東工廠再次表明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寶馬集團負責財務的董事彼得博士在揭幕儀式上說道。
據了解,包括鐵西工廠在內,沈陽的兩大整車工廠總產能將提升至每年45萬輛,且未來仍有提升的潛能。這意味著新大東工廠必將助力寶馬集團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寶馬汽車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大東工廠在提升了產能的同時,還將整體的能耗下降了超過30%。“新工廠和鐵西工廠一樣,是最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工廠。”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說。
更深入地扎根中國本土市場
寶馬集團在中國取得成功源自其植根于中國,專為中國,與中國共發展的長期的本土化策略。自2009年以來,寶馬集團在沈陽生產基地的投資已經超過360億元人民幣。
“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這里是寶馬集團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銷量占到了全球的20%以上。”彼得博士表示, “2017年將是又一個成功的年份。”
除5年前開業的鐵西工廠之外,2016年寶馬在沈陽還建成了德國之外,唯一擁有鑄造車間的動力總成工廠。而新大東工廠的揭幕,不僅實現了對“工業4.0”的深度應用,同時也是寶馬本土化戰略的進一步升級。
“寶馬集團有著清晰的本土化策略,市場在哪里,生產就在哪里。”寶馬集團負責生產的董事齊普策強調,為某一市場量身打造專屬車型,并為此建立新工廠,對寶馬集團而言,尚屬首次。
寶馬清晰的本土化思路,一方面是在生產上堅持推進本地化,同時提升本土研發力量和規模,另一方面,在產品的布局中,也在不斷貼近中國市場,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為其打造專屬車型。
對于寶馬集團來說,BMW 5系是集團最重要車型之一。據了解,早在2006年,寶馬就開始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長軸距車型。“世界范圍內,BMW 5系是該細分市場的領導者。在中國,BMW 5系到去年仍是豪華車市場上最暢銷的車型。”彼得博士說。
當前,寶馬在中國正不斷擴大其國產車型的陣容。今年1月,鐵西工廠開始生產第五款國產車型,即專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全新BMW 1系運動轎車。同時,大東工廠的擴建,“為引入第六款BMW國產車型創造條件,我們正為在大東工廠引入全新BMW X3進行準備。”齊普策對筆者介紹道。
據悉,寶馬將要在未來發布三款重量級的新品,分別是全新一代BMW 5系、全新BMW X3以及下一代BMW 3系,而中國工廠將在這些車型的全球上市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德國工業4.0對接中國制造2025
對于寶馬而言,新大東工廠是最為現代化、最為先進、最具有可持續性的“工業4.0”工廠。行走在新大東工廠中,你會發現智能與高效遍布工廠的每個車間乃至每道工序。
大數據、物聯網、智能裝備與工業制造的充分融合,全面體現在全新一代BMW 5系Li上,用新大東工廠廠長張濤的話來說就是:“全新一代BMW 5系Li是一款全身都是數據的車。”
據了解,為實現車身的輕量化而使用的鋁材的沖壓比鋼復雜3倍以上,但是通過數字模型精準計算出鋁板沖壓回彈度等參數后,成型精度到達0.02毫米,這相當于人類發絲直徑的三分之一。而基于大數據的記錄和分析,能夠實時進行對比監測,從而確保多達33種鋁部件的高精度制造。正是基于此,全新一代BMW 5系Li才能實現大幅減重130公斤。
同樣,處于科技前沿的“物聯網”技術也被應用于生產過程當中,每個零部件以及每臺機器的每次作業都可被追蹤和分析。基于這種“物聯網”架構,生產效率得到提高,全新一代BMW 5系Li的“零缺陷”生產將更接近現實。
“我們很有信心新5系長軸距版在中國發布之后,將繼續成為這個細分市場的領導者,我們會繼續在這方面做出努力”。康思遠說。
在零部件本土化上,通過鐵西和大東工廠的建立,寶馬已為沈陽吸引了很多供應商進駐沈陽。“工業4.0不可能由一個工廠,或者由一個企業開發所有的技術, 一定是跨界合作的結果。”康思遠說。新大東工廠的開業,將會吸引更多零部件商入住,這將加快生產及研發配套零部件的本土化。
同樣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的“工業4.0”理念與“中國制造2025”是高度契合和銜接的。這同樣也是寶馬搶先一步布局未來中國汽市場,抓住“汽車制造”向“汽車智造”轉型這一發展機遇,邁出的十分具有前瞻性的重要一步。
據悉,已走過百年的寶馬集團始終將目光放在前方,在今年慕尼黑的年會中,寶馬向世界宣布開啟“下一個百年”,面向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正是寶馬所關注的。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國際局勢波動不斷的大背景下,全球供應鏈重構愈發劇烈,中國制造企業正面臨深刻挑戰與重塑機遇。關稅壁壘推高成本,出口通道受限,制造企業亟需尋找更具韌性與效率的運營之道。在這樣的環境下,世界級制造(WCM)與工業4.0成為眾多企業破局突圍的重要抓手。物流,智能制造,EMS,
5月22日,全球領先的制造執行系統(MES)供應商凱睿德制造在深圳市寶安區新湖路壹方商業中心舉行新辦公室喬遷儀式。新址的啟用標志著凱睿德制造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邁入全新階段,彰顯了其對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的堅定信心和持續投入。凱睿德制造創始人兼CEO Francisco Almada Lobo親臨現場并致辭,與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
當今時代,工業4.0和系統互聯日益重要,現場接線對于滿足行業向數字化和自動化轉型的需求尤為關鍵。它是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實現高效管理、靈活應變和長期可靠的基礎。隨著模塊化設計的不斷普及,人們對于高標準、高效率的追求更加凸顯了現場接線的重要性。
當今時代,工業4.0和系統互聯日益重要,現場接線對于滿足行業向數字化和自動化轉型的需求尤為關鍵。它是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實現高效管理、靈活應變和長期可靠的基礎。隨著模塊化設計的不斷普及,人們對于高標準、高效率的追求更加凸顯了現場接線的重要性。
魏德米勒作為行業先鋒,在單對以太網發展中做了哪些積極努力和貢獻,以及魏德米勒為此開發的新型單對以太網連接器——為物聯網和工業4.0應用而生的理想工具。
10月18日,亞太工業領域盛會2023新加坡工業博覽會(ITAP)隆重開幕,新加坡作為輻射東南亞和海外其余地區的中樞,熾橙科技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打造數智引擎,驅動工業生產”的使命,以“賦能產業數字化最后一公里”為目標,助力傳統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從而邁入工業4.0的大門。
隨著工廠聯接設備的數量逐漸增加,工廠規模無論大小都須順應數字化時代的來臨。工業4.0正在促使這一數字化的進程快速推進。時間就是金錢。在機柜建造中,安裝工作必須更快地完成,與此同時,聯接應可靠、安全且易于維護。魏德米勒創新的 SNAP IN 鼠籠式聯接技術,很好的滿足上述需求,并能夠易如反掌地完成安裝和維護工作
經過20余年的發展,海洲刀具已被認定為中國高新技術企業以及中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企業。在此過程中,希望ANCA能夠繼續研發和制造出更智能、更精準的刀具生產設備,助力刀具生產企業早日實現工業4.0。
2020年12月03日,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順利舉辦。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總裁顧建黨先生榮膺“領軍人物獎”,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獲得“時代楷模企業獎”,菲尼克斯電氣智能工廠建設數字工業解決方案獲得“數字化解決方案獎”。
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大酒店如期舉行。浩亭憑借一直以來為客戶提供可靠、高效、多樣化的標準產品及定制化解決方案榮獲“數字化解決方案”大獎。
在12月3日舉行的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上,臺達獲頒“戰疫情?強盛中國制造業—時代楷模企業&領軍人物&數字化解決方案評選”兩項大獎。
工業4.0是德國在全球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發展戰略,在這場被稱為“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中,各國政府爭相出臺新型工業化戰略,希望在新一輪全球制造業的競爭中搶得先機。中國制造2025,大學仕,ABB,
縱觀制造強國發展歷史,其背后均有全球領先的工控巨頭作為堅強的技術支持,而我國提出“中國制造 2025”的目的在于要改變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國產工控品牌必須快速成長。華北工控,雙線驅動,中國制造2025,
隨著時代的發展,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是制造大國。 “中國制造2025”提出:工廠自動化、無人化生產將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潮流趨勢。而我國也在逐步推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許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跟隨時代浪潮,開啟智能制造之路。
泰豐智能榮獲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制造2025” 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元件,
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環境趨勢導引下,智慧物流、智能裝備已成為當下行業新的發展風向標,AGV產品也在物流搬運設備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安徽宇鋒為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推出了AGV本體、車體等定制化產品。
7428
1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