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利潤增速放緩,是前期高位增長后的合理回歸。總體來看,目前工業利潤仍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表示。
5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4%,增速比1月至3月份放緩3.9個百分點,其中,4月份利潤增長14%。就此,民生證券宏觀固收研究團隊表示,工業企業盈利改善連續放緩,是從高位的合理回歸。
利潤仍保持良好增勢消費品和高技術制造業支撐作用增強
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4%,增速比3月份放緩9.8個百分點。
在何平看來,目前工業利潤仍保持良好增長態勢,當月利潤增速高于近幾年水平,2012年至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分別增長5.3%、12.2%、3.3%、-2.3%和8.5%,各年增幅均低于今年4月份增長水平。累計利潤保持較高增速,1月至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2780.3億元,增速達24.4%,新增利潤4473億元,均為2012年以來同期最高值。
從利潤增長的因素來看,何平表示,消費品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對利潤增長的支撐作用增強。4月份,在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利潤中,消費品制造業占21.6%,比3月份提高9.8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占23.2%,提高19個百分點。而原材料制造業占22.9%,比3月份下降15.2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何平表示,價格因素對利潤增長貢獻下降。一是產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購進價格向正常回歸。4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4%,漲幅比3月份回落1.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漲幅比3月份回落1個百分點,價格水平趨向正常。據初步測算,價格變動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加約521億元,比3月份少增約595億元。
二是鋼鐵、汽車和化工等行業利潤增長明顯放緩。4月份,主要受價格漲幅回落、生產銷售增長放緩、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同比下降7.8%,而3月份則增長1.3倍;汽車制造業利潤下降6.7%,而3月份則增長18.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增長13%,增幅比3月份回落20.8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新增利潤54.5億元,比3月份少增98.6億元;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同比下降42%,降幅比3月份擴大14.4個百分點。上述五個行業合計影響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放緩10.8個百分點。
“這反映出工業利潤來源逐漸從去產能與漲價切換到消費與技術進步。”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高明說。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梁婧表示:“經濟景氣減弱、成本上升、產品價格漲幅回落拉低了工業企業利潤增速。”
企業效益繼續改善未來成本或進一步上升
數據顯示,4月份,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79%,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1月至4月份,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4.4天,同比減少0.7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38.4天,同比減少1天,延續了年初以來同比減少的趨勢。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1月至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1元,同比減少0.06元。
業內專家表示,利潤率上升,產品周轉繼續加快,杠桿率、成本下降,反映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效果不斷顯現,企業效益狀況明顯改善。
何平表示,目前,為保持工業利潤平穩增長,需要密切關注以下問題:一是原材料購進價格上漲快于產品出廠價格,導致整個工業特別是中下游行業成本上升。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22元,同比上升0.18元。二是財務費用增長加快,企業融資成本存在上升壓力。4月份,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4.2%,增幅比3月份加快1.2個百分點。
在梁婧看來,未來供需關系決定了產品價格較難進一步上漲,工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漲幅持續高于產品出廠價格等將使企業成本進一步降低,加之上年基數不斷提高,資源類、高耗能制造業利潤增速或將逐步回落,從而帶動工業利潤增速繼續回落。
民生證券宏觀固收研究團隊預計,盈利改善放緩趨勢難改。預計投資回落會繼續,地產調控收緊效果仍未傳遞到投資,但只是時間問題;財政收入仍在下滑,PPP監管趨嚴制約了基建投資。金融去杠桿仍在進程中,市場流動性情況仍需關注,這些因素疊加,不排除未來企業財務成本或將進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