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三五”規劃提出的2020年11億千瓦煤電裝機規模來估計,2020年煤電過剩規模在1.4億千瓦,這意味著有約233臺60萬千瓦的煤電機組資產及其衍生價值將被擱淺。考慮初始投資、稅金以及稅后利潤三部分,經過核算擱淺資產總共價值2.45萬億元。
華北電力大學煤控課題組最新的一份名為《“十三五”電力行業控煤政策研究》的研究報告稱,以“十三五”規劃提出的2020年11億千瓦煤電裝機規模來估計,2020年煤電過剩規模在1.4億千瓦,這意味著有約233臺60萬千瓦的煤電機組資產及其衍生價值將被擱淺。考慮初始投資、稅金以及稅后利潤三部分,經過核算擱淺資產總共價值2.45萬億元。
對此,國網能源研究院前副院長胡兆光稱,這么高的擱淺成本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據電纜網小編了解,我國煤電過剩問題自去年起就已頗為嚴重,發改委和能源局不斷地對建設風險進行提示。2017年一季度財報的披露完成,數據顯示,38家電企中,16家電企一季度陷入虧損,19家電企凈利潤同比有所下滑。而在今年3月17日,中電聯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煤電企業利潤已經出現了斷崖式下降,五大發電集團在2016年的利潤同比下降68.6%,其中第四季度同比下降96.6%,降幅呈持續擴大態勢。由此可見,煤電產能過剩導致的后果已經日益顯現,煤電去產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而國家能源局日前對外發布《2020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顯示,全國32個省級電網區域(含蒙東、蒙西)中,有25個區域的預警狀態為紅色。
風險預警結果為紅色和橙色的省份,要暫緩核準、暫緩新開工建設自用煤電項目(含燃煤自備機組,下同),并在國家指導下,合理安排在建煤電項目的建設投產時序。
再看電力需求,盡管2016年電力需求實際增速達到了5% ,但扣除溫度負荷因素后調整的增速為3.5%左右,這與國網能源研究院和中電聯此前的預測基本一致。因此,2016年的電力需求增速實際上進一步印證了新常態下電力消費換檔減速的新態勢。“十三五”后四年不排除因氣溫或經濟刺激政策的影響而出現電力需求增速短期反彈的現象,但其換檔減速的總體趨勢已不可逆轉。
在課題組看來,煤電行業2016-2030年的發展空間峰值約為8.6-9.6億千瓦。具體來看,低速發展情景下,我國煤電發展空間預計在2016年達峰,峰值約為8.6億千瓦,維持4-5年平臺期后逐步下降。高速發展情景下,我國煤電發展空間預計在2020年達峰,峰值約為9.6億千瓦,隨后進入10年左右的平臺期。
煤電去產能需強有力的調控政策。2017年電力體制改革步伐在加速,電力市場建設有望邁出關鍵一步,特別是《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使得樂觀人士可能會寄希望于通過市場競爭來形成煤電投資的有效機制。
對此,報告發布人、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稱,煤電產能過剩從潛在風險到全面爆發的教訓警示我們不采取及時有效措施的機會成本之高不可承受,而市場機制從形成到運行到真正發揮作用非朝夕之功,因此,煤電去產能“不能等”更“等不起”。
也就是說,在市場有效競爭和長效監管機制完善之前,行政調控的底線不能放棄、放松。
另一方面,近期國家能源局開展發電機組許可情況摸底所暴露出來的大量機組“無證運行”(高達全部煤電機組的10.6%)問題,更是進一步揭示了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任務的艱巨性。必須在決心已下的情況下拿出“壯士斷腕”的氣魄強力去產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煤電納入去產能的重點行業,彰顯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煤電去產能的決心,意味著切實解決煤電產能過剩問題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而另一方面,各地還在緊鑼密鼓地新建煤電機組。為防止企業或地方利用去產能政策制訂周期突擊搶工期,主管部門應盡快發文暫時凍結全部在建項目,并禁止地方新核準煤電項目。
當務之急是相關部門與電力行業、地方政府能夠迅速就各地的煤電產能過剩現狀和納入全部在建項目2020年的過剩情景取得共識。這樣,主管部門才有可能以11億千瓦為底線、甚至以低于11億千瓦的裝機目標為約束條件,向各省下達2020年煤電規模控制目標。
課題組建議,2017年至2018年是“十三五”電力規劃中期評估和修訂的時間節點。去產能工作必須與規劃目標調整工作同步。比規劃目標修訂更為基礎性的工作是建立全國規劃與省級規劃之間的總量平衡機制,并真正建立有約束力的項目核準總量控制機制。
目前,我國煤電去產能形勢已然非常嚴峻,今后,受多種因素制約,綠色低碳正成為能源變革的主流,降低化石類能源消費也成為戰略性方向,煤電控減也不可避免。對此,業內企業更要正視和慎重抉擇,拿出“壯士斷腕”的氣魄強力去產能。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vg9r9et37h1.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十三五”“十四五”兩個五年,工信部累計制定實施70多項規劃,出臺了一系列細分行業轉型升級指導意見,制定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強基和產業基礎再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個重大工程實施指南,分業施策、分類指導,推動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
自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以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全國超過50000家企業進行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超過24000家企業實現了貫標達標,數字化轉型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全國企業經營生產過程關鍵業務環節實現全面數字化的企業比例達到52.1%,相比于“十三五”初期提升6.7個百分點,融合發展不斷走深向實。
2020年,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圓滿完成鐵路建設任務。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19億元,新線投產4933公里,新開工項目20個。“十三五”期間,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由12.1萬公里增加到14.63萬公里,增長20.9%;高鐵由1.98萬公里增加到3.79萬公里,翻了近一番,“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
“十三五”期間,海馬汽車將斥資50億元,提升研發能力、關鍵技術等的核心競爭力,并將設立歐洲研發中心。按照整體規劃,海馬集團將在“十三五”末實現年產銷整車60萬輛。
近期,圍繞能源與電力發展,多個重磅政策相繼出臺。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于11月7日,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并提出要集中力量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特別是新能源并網技術和儲能、微網技術上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間,國網四川電力規劃投資1079億元加強500千伏及以下輸配電網建設。到2020年,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將達6.37萬公里、變電容量3.14億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變電容量達到1.7億千伏安、線路長度達到26.9萬公里;全省特高壓變電(換流)站達8座,接納電源裝機1.16億千瓦,外送能力超過5000萬千瓦。
“十三五”期間,國網四川電力規劃投資1079億元加強500千伏及以下輸配電網建設。到2020年,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將達6.37萬公里、變電容量3.14億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變電容量達到1.7億千伏安、線路長度達到26.9萬公里;全省特高壓變電(換流)站達8座,接納電源裝機1.16億千瓦,外送能力超過5000萬千瓦。
“十三五”期間,國網四川電力規劃投資1079億元加強500千伏及以下輸配電網建設。到2020年,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將達6.37萬公里、變電容量3.14億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變電容量達到1.7億千伏安、線路長度達到26.9萬公里;全省特高壓變電(換流)站達8座,接納電源裝機1.16億千瓦,外送能力超過5000萬千瓦。
7430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