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好企業的標配是“雙長制”,不是90后
在美國,真正牛的企業家往往歲數比較大,但中國現在多在吹捧“90后創業”。創業是需要積累的,企業管理是需要積累的。你去了世界最好的商學院,能不能一畢業就成為一個著名企業家?不可能。
但反過來,科學是可以在實驗室基礎上,在前人基礎上提升的。世界上最好的企業,它里面一定有一個特別牛的首席科學家,而且可以很年輕。先前提到的做無線充電的,就是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但一個企業家要想有成就,必須歲數大。
在美國,這幾乎成了標配,好的企業一定是“雙長制”,特別先進的科技,背后一定站著特別牛的科學家,特別牛的CEO。但中國剛好相反,白發蒼蒼的是科學家,CEO是90后。
08 美國最牛的是有上萬家小公司在“堵溝”
什么是先進科技?你要知道,它不是基礎科研,它要做轉化,叫產業研發。
1981年,美國每年的產業研發投入是500億美金,2013年突破了3000億美金,推動把高效的先進成果轉化成老百姓能夠實實在在用的產品,這是推進生產力發展的最核心的東西。
另外一個細節是,過去30多年里,美國大公司的產業研發投入一直在遞減,小于500人的小公司,它占整體產業研發的比例,從一開始不足5%,到現在已超過20%。這些小公司,基本可以鎖定它就是科研成果轉化型的企業,公司的設立就是為了做研發,沒有產品,沒有銷售。
這種小公司很可怕,它的生存力極強,它要活著,它每年就得要不斷的要有人給他錢,要不然就死掉了。我們的經驗規律是什么?這樣的小公司做研發,基本上要5-8年的時間和上千美元的投入才能孵化出產品來。
這就是美國最牛的地方。中國高校和企業為什么對接不上?因為中國企業不會做研發,只會量產;中國的高校不會做研發,只會做基礎研究,但基礎研究和研發結束完成之間差著5到8年的時間和上千美元的投入,差著大量的專業技能,中國幾乎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也沒有這方面的錢。所以高校和企業怎么對接?對接不上。
美國牛就牛在這個溝有無數人去堵,并且形成了一個產業,全世界其他地方都沒有。
09 以色列的科技為什么都跑到美國去?
以色列基本等于美國的實驗室,以色列研發的水平很初期,他沒有量產的機會,沒有大規模適用的機會,而且研發也比較淺,他希望研發初期的時候是搬到美國去,或者被美國收購掉,或者現在希望被中國接盤。
很多人問,投先進科技為什么只待在美國,為什么不去以色列?以色列好的科技會去到美國,我在那等著就可以了,這中間有“代溝”。因為研發周期要五到八年的周期,以色列做了兩年后面還有三年,而美國的優勢是:美國有上萬家這樣的公司,拿先進科技,每年從投資人那融資,唯一的使命就是至少5年之后把這產品做上市,然后再大把賺錢。
這樣的公司一上市以后會有什么效果?就是爆炸性成長。而且,絕大多數是能改變世界的企業,因為它從來不報道,它都是潛在水下,它沒有產品,沒有宣傳。
10 誰才是中國人的新朋友?也許世界500強已過時
我們以前中國人擅長和世界500強合作,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最先進的科技正越來越多的掌握在小公司手里。這批小公司應該成為我們中國人的新朋友。
為什么?這不還是延續老路,繼續給人家做代工嗎?
如果是500強企業,你一定是代工廠,因為哪個500強也不會傻到給你股份的。但如果是這些公司,你能幫他實現量產,利潤增大,他的公司估值會迅速上升,他愿不愿意讓你有股份?當然愿意。
11 投資高科技,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當我們對整個科技前沿比較無知的時候,你聽每個項目都覺得動聽,都覺得了不起,都覺得改變世界。但你不知道的是,這樣能改變世界的公司有1000個,最后999個都會死,1個會贏,你能運氣那么好,正好壓中那一個嗎?不可能的事。
科技特點是,即便他在本領域最先進,也不一定是最后的贏家。柯達所以死掉,不是有另一家做出來更好的膠卷,而是電子相機直接沖擊了這個行業。所以,投資高科技最大的壓力是,即使識別出它在這個領域是最先進的,也不知道,會不會某一天有另一個領域的先進科技直接把它覆蓋掉,甚至都沒有機會上市,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當然,也不用太害怕,因為一旦有了全面的了解,出意外的機率是很低的。
在美國的投資是這樣進行的,先做好整個前沿分析,然后找最好的那個,去敲他的門。這是中國人特別需要掌握的技能。千萬不要像以前,兩個老鄉一介紹,到海外看著一個公司很好,就要跟人合作。因為海外好得不得了的公司太多了,如果不是山峰,它一定會被滅掉。
科技是殘酷無情的,贏家通吃,如果不是選擇山峰的合作,你就會被干掉。
12 如果中國制造與美國創新無縫對接,我們就不愁了
OEM(代工生產),中國人最好,全世界都知道。所以,我們要更好地引用機器人,更好地做到免編程,不管拿來什么新東西都能加工,那我們就贏定了。
現在,產品眾籌網站已經在美國成為潮流。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在里面整合科技,類似于喬布斯,把你的科技拿過來,整合到我的科技里,它也是科技。
這樣的科技創新有很多,它直接先做一個設想,拍一個小視頻,放到網上,大家一看這東西太好了,它確實能做到,但還沒做出來呢,沒問題,投資人先付錢,預付,這預付能到幾百萬,就足以支持創業了。
這幫人拿到預付款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飛中國,找代工廠合作。但現在,失敗率挺高。一方面,美國人對生產能力不懂,他以為能做出來,但做不出來,不現實。另一方面,我們和人家銜接得也不好,我們只會做常規的東西,稍微復雜一點的不會做。但如果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真正的未來,什么時候中國制造真正和美國的創新做到無縫對接了,我們就不愁了。
13 掌握先進科技的制造業,應該成為中國第一生產力
現在全球發生了一個本質性的變革:從跨國企業為代表的資本主義變成了小企業協作為代表的資本主義。這會帶來大量科技的井噴,信息企業的崛起。
所以,未來不止于招商引資,尤其是對于制造業而言,未來更應該是招商引技,技術才是我們最稀缺的。
上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