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處長邢翼騰稱,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有望在今年突破10GW。邢翼騰介紹,2017年上半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超過24GW, 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超過7GW,同比增長近3倍。居民分布式光伏裝機增長最為迅猛,同比增長7倍多。
2017-2020各年光伏建設規模方案也即將下發。預計今年普通商業電站及集中式扶貧規模總和將達到14GW,加之8-10GW的光伏“領跑者”項目,2017年地面光伏電站總計可達22GW,光伏產業發展市場可期。
中信建投研報認為,供給側大量小產能關閉,過剩產能基本出清,龍頭公司話語權增強,對價格形成有力支撐。光伏開始擺脫補貼周期的影響,預計全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將會超過38GW,遠超市場預期。
1、分布式光伏將取代集中式,成為國內裝機的重點2017年上半年國內分布式光伏實現裝機7.11GW,同比增加2.9倍,新增裝機占比從2016年上半年的約10%提升至2017年的近30%,分布式光伏將是國內光伏未來的發展重點。國家從政策層面也向分布式傾斜,分布式補貼不下調,試點分布式“隔墻售電”,均將利好分布式光伏的發展;龍頭公司也紛紛加速分布式光伏的布局,推出針對性產品。電力“十三五規劃”中的分布式光伏60GW裝機目標僅僅是下限,分布式增長將會超預期。
2、硅料環節國產替代空間巨大,價格隱現上漲趨勢。2016年我國進口硅料13.6萬噸,占比達41.2%,存在著較大的國產化替代空間,目前主流國內廠商的硅料生產成本已降低至7萬元以下,隨著技改的完成及產能向低電價地區的轉移,硅料成本還有較大的下降空間,包括通威股份(600438,股吧)、大全等企業都進行新一輪的產能擴張。新產能大概率被國內產業鏈所消化,另一方面技術更先進,進一步降低硅料的成本,利于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
3、單晶取代多晶趨勢明顯,單晶PERC電池將成為主流由于金剛線切割的大規模應用,大幅度抬升了單晶硅片的成本優勢。P型單晶PERC技術的單晶電池效率可達22%,遠高于多晶PERC電池,而成本卻遠低于N型電池,相對于多晶電池、N型電池都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是近未來主流的量產電池技術,而雙面單晶PERC電池將是單晶PERC電池下一步的延伸,進一步提高單瓦發電量。各大硅片產商紛紛加碼單晶硅片的產能,單晶的占比將進一步提升,預計今年單晶的市場份額將超過35%。
制造業龍頭與分布式龍頭分享核心價值。光伏初始投資成本的下降,發電效率的提高,利率等外圍成本的降低對于平價上網有重要意義。從全球范圍看,部分國家已經實現了光伏平價上網;對于我國而言,平價上網將使得光伏裝機的規模不受補貼指標規模限制,迎來爆發式的增長。而制造業龍頭公司不斷降低成本的努力,是實現平價上網的關鍵所在,將享受到核心價值所帶來的高額收益。在國內,掌握可全國復制的商業模式是分布式迅速放量的關鍵,也將分享核心價值帶來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