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6年2月出臺的《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互聯網++”智慧能源(以下簡稱能源互聯網+)是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征。
“美國、德國及跨國公司組織大批專家學者及研究團隊對能源互聯網+進行了廣泛的初始探索研究,但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而我國正逐漸由以基礎性研究為主的概念階段,向以應用性研究為主的起步階段轉變,目前正在進行試點。”中能智庫研究副總監倪攀說。
上述《指導意見》計劃分兩個階段推進能源互聯網+,2016年到2018年先開展試點示范,2019到2025年進行推廣應用。今年6月28日,國家能源局公布首批55個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要求原則上應于2017年8月底前開工,并于2018年底前建成。對于未能按時開工或建成的項目,應及時向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提出延期申請,對無故延期或不申報延期的予以取消。
“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采取分組完成、分步實施、先易后難、重點突破的原則,主要是光伏發電、尾氣利用、增量配電網、平臺系統建設四個項目,目前相關規劃方案已經報到自治區能源局,等待評審和核準。其他一些相關工作,比如申請光伏指標、配電資產的整合和收購工作也已經開始,而且正在爭取第二批增量配電業務試點。”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管理會副主任尚秀珍透露,結合內蒙古自治區秋季項目大開工,該項目開工時間延遲到9月15日之前。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科技處處長孫嘉彌表示,近期正式委托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開發開放的創新工具,為承建機構、運營機構等建立開放的信息共享平臺,規范性發布地理位置、空間布局等建設信息。“我們要確保建成一批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試點示范項目,攻克一批重大技術和核心裝備,初步建立市場機制和體系,初步建成技術標準體系,形成一批重點技術規范和標準,催生一批能源金融,第三方綜合能源服務新業態,培育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積累改革試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