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5G就要規模化商用,物聯網的環境構建愈漸成熟,各家都在積極投入物聯網。昨日,谷歌卻宣布,將大幅縮小Android Things的關注范圍。谷歌此時退出,不免讓人心生疑惑。
2月13日谷歌發表博文說:
“在過去的一年中,谷歌與合作伙伴密切合作,通過內置谷歌智能助理創建由Android Things提供支持的消費產品。鑒于我們在智能揚聲器和智能顯示器方面的合作伙伴所取得的成功,我們正在重新關注Android Things作為OEM合作伙伴的平臺,以便在這些類別中構建設備。因此,目前不會通過公共開發人員平臺提供對基于恩智浦,高通和聯發科硬件的生產系統模塊(SoM)的支持。”
最初被設想為谷歌廣泛的物聯網平臺,如今轉為專注于智能設備的平臺,潛心于智能揚聲器和顯示器。
Android Things的前世今生
2015年物聯網平臺 Brillo發布,這也正是Android Things的前身。2016年,谷歌在I / O年度開發者大會上首次推出了Android Things物聯網平臺。但是在兩年后的2018年,這一平臺才從Beta版走向了正式版。
該平臺在 Brillo 的功能上,加入了 Android Studio、Android SDK、Google Play 服務以及 Google 云平臺等 Android 開發者熟悉的工具和服務。
Android Things支持物聯網通訊協議 Weave,可讓所有類型的設備能夠連上云端并與其他服務如 Google Assistant 交互。它專為物聯網設備而設計,例如智能溫控器,空氣質量監視器等,這些設備并不像智能手機或者筆記本電腦一樣需要一個完整的用戶界面。有了Android Things,開發者也不再需要編譯整個操作系統,而只需要開發一個APK即可,降低了開發門檻。
因硬件產品獲成功谷歌改變主意?
2018年底,加拿大皇家銀行發布報告稱,谷歌的硬件業務正在成型。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馬克·馬哈尼(Mark Mahaney)在研報中指出:“谷歌的硬件產品獲得了關鍵的成功,并開始取得實質性的商業吸引力。”
谷歌的硬件產品包括智能音箱、Chromecast流媒體設備、Nest相機和恒溫器,以及Pixel系列智能手機。它們依托Android Things和云計算的優勢,成長速度超過同類競爭對手。特別是智能音箱的逐漸普及和Pixel手機獲得的好評,將推動這部分營收和利潤的增長。
加拿大皇家銀行預計,2018年,谷歌硬件業務將產生88億美元的營收,占總營收的6%;其中30億美元的利潤,占毛利潤的4%。目前美國市場谷歌Home智能音箱的裝機量約為4300萬臺,在全球其它地區約為900萬臺。
雖然,在谷歌的最初設想中,計劃支持大量的模塊系統(SoM),Android Things是一個面向智能設備基于Android系統的平臺,涵蓋小型
機器人、藝術裝置、投影儀、3D打印機在內所有物聯網設備。但是,看到了關鍵產品的成功和普及,谷歌現在已經改變了主意。
不再是一個可用于生產物聯網的OEM工具,而是專注于兩個產品線:智能音箱和智能顯示器。
谷歌物聯網的中堅力量
截止2019年1月底,Google Assistant連接設備量將增長至10億臺。因此,智能音箱和顯示器的成功或許更需歸功于谷歌的智能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
智能音箱通過語音就能喚醒并進行多樣操作,正是Google Assistant起到了關鍵作用。
同樣,在智能顯示器上,多數選擇了在音箱上加塊屏幕的形態,來訪問優化后的谷歌產品,例如Youtube和谷歌搜索等應用。這其中也是提供了語音助手交互,做到了“解放雙手”的體驗。
谷歌的協力廠商也都在致力于在智能音箱和 Smart Display 產品上推動 Google Assistant 。或許,谷歌通過強化語音助手在智能音箱、顯示器領域的應用,來實現對整個物聯網生態的帶動,也未嘗不是一種可能。
谷歌為何劍走偏鋒?
我們知道,谷歌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廣告,在其母公司Alphabet第三季度財報中顯示,廣告占85.8%,而其它收入占Alphabet總營收的14%,硬件銷售則歸入“其它收入”范圍中。
而物聯網是一項碎片化系統,也有很多從業者也在抱怨此碎片化,很難做一個大規模的系統或者平臺出來,物聯網目前已經不再局限于終端智能化。所以有評論認為:“谷歌的構思方向很準確,其硬件業務的真正價值在于,提供了開發和部署人工智能技術的平臺,為谷歌提供了更多提供廣告的方式,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機會。”
并且,谷歌并沒有完全放棄物聯網,它仍然鼓勵實驗,并表示Android Things SDK可以在流行的硬件上使用,如NXP i.MX7D和Raspberry Pi 3B。它還提供云物聯網核心和云物聯網邊緣,以保持其在物聯網領域的潛力。
寫在最后
再前沿的技術若未能落地,也只是空中樓閣。面對物聯網這個龐大的細分市場,要想達到商業變現,定要深入到場景中,解決具體痛點。面向B端的產業,通過C段的產品才能站在離用戶最近的地方,實現其真正價值。谷歌的戰略,收縮至小場景,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發展,推進物聯網的真正落地,也是一次不錯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