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全球無人機之都”之稱,民用無人機行業的發展在全國乃至全球都處于領先位置。不過,最新數據顯示,在經歷數年高速增長后,深圳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速在2018年明顯放緩,去年全年共生產了294.5萬架民用無人機,只比2017年增加了4.4%,比2017年68.8%的增速低了很多。
“全球無人機看中國,中國無人機看深圳。”由于擁有完善的電子信息技術產業鏈支撐,加之深圳市的政策環境和地理環境優勢,深圳已成為我國無人機企業聚集地、產品生產基地和外銷出口基地。《深圳年鑒》數據顯示,2017年年底,深圳全市有無人機企業310余家,年產值近260億元,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占全球民用小型無人機市場份額約70%,成為全球無人機之都。
《深圳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首次把民用無人機作為當年主要工業產品列報產量,顯示2017年深圳共生產了282.08萬架民用無人機,增長了68.8%。換言之,深圳民用無人機2017年一年就同比凈增了約114.97萬架。最新公布的《深圳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繼續把民用無人機作為當年主要工業產品列報產量,顯示2018年深圳共生產了294.5萬架民用無人機,同比增長了4.4%,換言之過去一年無人機產量只凈增了12.42萬架。
不過,民用無人機作為一種新興工業產品,深圳的產量仍占據了廣東全省的絕對大頭。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全省共生產了283.12萬架民用無人機,增長了69%,其中深圳產量占比約達99.63%;2018年,全省共生產了295.42萬架無人機,增長了4.5%,其中深圳產量占比約達99.69%。
“深圳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速明顯放緩,跟無人機整個行業大環境相關。”長期關注新經濟產業的艾媒咨詢CE0張毅告訴記者,民用無人機使用場景可以分為消費類和專業類兩大類,其中消費類主要是指大眾市場,而專業類主要是一些特殊行業,如植保等。從2017年開始,我國各地陸續出臺政策規范無人機放飛,使得無人機尤其是消費級無人機的使用場景受限,無人機的銷售增長也隨之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