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10月16日發表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專利申請件數比上年增加12%,達到154萬件。占到世界整體的近5成,連續8年排在首位。在人工智能(AI)等最尖端技術的知識產權領域,以中國為代表,亞洲拉動世界的格局日趨明顯。
世界整體的專利申請件數增加5%,達到332萬件,創出歷史最多。按國家和地區來看,第2位是美國的59萬件,第3位是日本(31萬件),第4位是韓國(20萬件)。排名的前列與上年相同,但日本和美國均比上年減少。
中國的申請多集中于計算機技術、數字信息通信和電子產品領域。中國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在新一代通信標準“5G”等領域加速技術開發,專利申請增加。在日本企業中,
三菱電機、佳能和豐田等的申請突出。
WIPO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認為,“亞洲成長為創新的世界中心,今后在專利申請上超過其他地區的傾向或將持續下去”。保護設計自主性等的“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注冊申請增加6%,達到131萬件,而保護商品和服務名稱的“商標權”也增加16%,達到1432萬件,均創出歷史最多。AI和自動駕駛等的開發競爭日趨激化,今后為了保護知識產權,申請的增加的趨勢沒有停止的跡象。
中美在尖端技術領域展開了主導權之爭。中國政府提出高科技產業培育政策“中國制造2025”,向企業投入巨額補貼,提供支援。對此,美國特朗普政府批評中國侵犯知識產權和強制外資轉讓技術。另一方面,日本的申請依然處于高水平,但件數呈現減少態勢,科技立國的地位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