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7日凌晨,IBM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該季度營收約為180.3億美元,同比下降3.9%,低于此前FactSet調查的分析師預期。在美股盤后交易中,IBM股價下跌了6%。
IBM的業績似乎一直在與羅睿蘭“作對”,自從她2012年接盤IBM以來,這已經是第27個季度出現收入下滑了。2016年初,她宣布IBM進入第四次轉型。至今,她仍在努力嘗試讓這家公司不斷適應全球IT市場新變化,包括將重心投入醫療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以及通過云計算的方式銷售,這不同于IBM以往出售設備的商業模式,而是讓客戶租用計算能力。
但在面向云轉型上,IBM雖然是這項技術的先驅,卻難以企及競爭對手的規模。第三方機構Gartner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IaaS(基礎設施及服務)公有云服務市場中,亞馬遜AWS和微軟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市場份額分別為47.8%和15.5%,微軟的增速超過亞馬遜2倍。但是IBM份額僅有1.8%,位列第五。
2018年10月,羅睿蘭不顧一切將IBM的未來與紅帽捆綁,她對媒體放話:“這是一個轉折點。”根據當時雙方的聯合聲明,每股190美元的價格,溢價63%,而最終的價格使得這筆交易成為IBM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超過了宣布這一收購時IBM在季度末所持有的現金流。
在最新的第三季度財報中,云與認知軟件業務的收入為52.8億美元,同比增長6.4%。這部分業績計入了紅帽的部分。IBM還單獨報告了其云收入為50億美元,同比增長11%,而在過去的12個月內,其云收入為200億美元。
羅睿蘭堅稱,這樣的結果表明客戶認可了其和紅帽的組合。但Gartner的數據卻得不出這樣的結果,市場排名前四的廠商的增幅遠高于IBM。其中,亞馬遜AWS的增速為26.8%,在這之后的微軟、阿里巴巴和谷歌增速分別達到了60.9%、92.6%和60.2%,然而IBM只有24.7%。
財報顯示,IBM對紅帽的收購在2019年7月完成。根據歷史可比性進行調整后,IBM披露紅帽收入增長了19%。但顯然,這筆收購的支出讓IBM的業績惹上了大麻煩,該公司凈利潤約為16.7億美元,同比下降37.9%。
IBM的野心在于,其希望借助紅帽能夠讓其在“混合云”的銷售中占據主導。這是與公有云不同的模式。公有云是使用第三方提供的云服務,與其相對應的是私有云的模式,即為一個客戶單獨構建,兩者之間的差異大多數時候是出于對信息安全和易于控制的考慮。而混合云是這兩種模式結合,成為了一些想要云服務但卻擔心自身安全的公司的選擇。
IBM恰恰認為目前許多企業尚未遷入云中,就是希望部署這樣的IT設施。IBM在2019年投資者簡報會上曾提出,這一市場的機會為1.2萬億美元,92%的企業需要混合云的部署,而只有10%的企業可以支持這樣復雜的管理和應用遷移。
第三方機構IDC報告也顯示,這一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0%,超過軟件市場15個百分比。不只是IBM,可知的云計算領域玩家都有相應布局。為云計算和本地無縫連接,紅帽銷售行管軟件和培訓,這是IBM所理解混合云商業的關鍵鑰匙。
為了配合云轉型的戰略,IBM陸續減少低利潤業務,來調整其傳統技術服務部門。可以看到的是,作為占總營收最高的業務部門,IBM全球技術服務的營收在這一季度同比下降了5.6%。這是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則是其系統部門的營收下降了14.7%。雖然這部分營收僅占8.2%,卻是羅睿蘭一直不敢輕視的部門,也是IBM整體面向云轉型中最不愿割舍的生意。在這一季度,IBM用于處理交易和管理公司數據的大型機銷售受到了產品迭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