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國家包括德國,法國,西班牙之內的17個國家發表了關于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的聯合聲明,決定投入巨資發展歐洲的半導體能力。
“歐洲芯片制造商在垂直市場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例如
汽車和工業制造的
嵌入式系統。歐洲在移動網絡方面也擁有強大的技術地位,包括目前的5G和新興的6G技術。然而,歐洲在4400億歐元的全球半導體市場中所占的份額約為10%,遠低于其經濟地位。”聲明中這樣寫到。
作為該協議的一部分,這些國家將協調本國的研究資源,并一致以有望實現高增長的特定領域為目標。
其最終目的是“增強歐洲設計和最終制造下一代可靠的低功耗處理器的能力,這些處理器將應用于高速連接、自動化汽車、航空航天和國防、健康和農業食品、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集成光子學、超級計算和量子計算等領域”。
在這一領域,美國雖然是半導體產業的開創者,但是正在逐漸喪失主導權,原始技術的領導地位已經從英特爾轉向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企業。美國尚且如此,歐洲的差距更大,迄今為止,歐洲芯片三巨頭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專注于汽車電子產業,在處理器的研發,制造領域,歐洲企業并沒有太多的表現。目前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前十大企業中沒有一家來自歐洲,目前歐洲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德國X-fab,主要從事模擬/混合信號集成電路晶圓代工。目前在歐洲,美國和馬來西亞擁有晶圓工廠,員工約3800人。
歐洲芯片整體實力和美國有很大差距,但是在半導體材料領域,歐洲比美國要好一些。尤其是硅晶圓等主要原材料方面,美國企業基本上已經撤出這些利潤相對比較低的產業,而歐洲仍然有部分企業保留下來,如德國企業世創(Siltronic)就是世界領先的超純硅晶圓制造商,300mm年產量達到84萬片。此外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可以提供高純度的精加工光刻材料,完善的銅元素電化學沉積方案,3D-TSV封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