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年中,機器人技術在制造業中的使用一直在增長。自動化協會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北美 2022 年的機器人銷量創下歷史新高,訂購的機器人數量比上一年增長了 11%。
機器人可以比人類更快地以最佳精度執行重復或危險的任務,例如物料搬運或組裝,從而提高制造車間的安全性和生產率。
出于這個原因,許多人擔心機器人可能會取代人類工人并擾亂勞動力市場。然而,機器人技術對人類就業的影響并不總是很清楚,事實上,一些研究已經得出結論,機器人實際上并沒有取代工人,而是補充他們的勞動。
機器人提高生產力
機器人可以以一致的速度全天候工作。在重復性任務中,它們通常比人類更快、更精確,并且在更短的時間內生產出更高質量的產品。鑒于機器人很少犯錯誤,它們大大減少了返工的需要,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制造車間的廢品。
2021年,雀巢報告稱,在巴西的巧克力制造工廠中采用托盤裝載機器人后,生產率提高了53%。但生產力并不總是為了更迅速、更高效地執行任務。它還可以包括執行多項任務——這是現代機器人擅長做的事情。
例如,優傲機器人的UR16協作機器人可以負責機器的維護、物料搬運和移除、螺釘和螺母驅動以及包裝,并且它被編程為在一個連續操作中在任務之間切換。該車型被福特汽車公司收購,專門用于其羅馬尼亞工廠之一,用于優化工廠的裝配線。
機器人提高工廠安全性
生產力與安全密切相關。僅在美國,2020 年因職業傷害而損失的工作日總計為 65000000 個。但鑒于機器人可以接管制造車間的危險任務,它們還可以通過保持人類工人的安全和活躍來提高生產力。匹茲堡大學、多倫多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 2022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工業機器人能夠在一年內將每 100 名工人的工傷減少 1.2 例。
機器人可用于焊接操作,這可能會導致電擊、燒傷、眼睛損傷和錳中毒。依靠協作焊接機器人進行這項活動的美國建筑設備制造商卡特彼勒聲稱,焊接機器人使他們的整體制造過程更加高效和安全。
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2020 年的一份報告,第二大非致命職業傷害是過度勞累。當工人將他們的身體推向超出他們的身體極限時,就會發生過度勞累。在制造業中,重復性工作和繁重的工作往往是過度勞累的原因。機器人可以 24/7 全天候完成此類工作而不會產生任何后果。
許多機器人用于重型起重目的,特別是在汽車行業。還有物品搬運機器人,如亞馬遜的麻雀。一般來說,機器人的使用使亞馬遜倉庫的總步行距離減少了75%至80%,減少了工人的肌肉疲勞。如果配備足夠的傳感器,機器人還可以監控其環境以識別潛在危險并向人類工人發送警報。例如,如果在機器上工作的機器人檢測到危險的溫度升高,它可能會向維護團隊發送警報或關閉機器以避免事故。
機器人技術提高效率
效率就是充分利用相同的資源,機器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制造工廠的效率:
它們可以加速和優化制造流程,幫助制造商節省能源成本。如果與物聯網設備和傳感器集成, 它們可以監控和改善實時能源消耗.它們還可以在光線不足和極端溫度下工作,從而減少制造工廠對氣候控制系統的需求。
它們可以提高維護效率。當與CMMS軟件集成時,機器人可以接收維修訂單并自動執行計劃的維護任務,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機器停機時間。它們可以執行各種維護任務,例如清潔、潤滑或更換機器的組件。它們還可以配備傳感器,在設備故障或故障發生之前檢測它們。
它們可以幫助減少制造工廠的浪費——在每次生產運行中丟棄的缺陷產品更少,這意味著機器人可以實現更高效的生產過程。歸根結底,由于機器人的精度,制造商可以生產出更高質量的產品,最大限度地減少返工、廢品和召回。
結論
機器人在制造業中越來越受歡迎,因為它們的好處大于威脅。
如上所述,機器人不太可能取代人們想象的那么多的人類工人。相反,它們提供了擺脫重復性或危險任務的機會,使員工能夠專注于更具創造性和充實性的任務——需要批判性思維、決策和解決問題技能的任務。人們總是可以重新分配他們的任務,因為在制造業的幾個領域仍然需要人為干預。機器人可以與人類一起工作,就像協作機器人一樣。同時,機器人可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例如機器人設計、編程、維護和監督方面的高薪專業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