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匯川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郭立鵬,注冊資本3億元,經營范圍包含: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研發;智能機器人的研發;新興能源技術研發;人工智能理論與算法軟件開發;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技術平臺;人工智能通用應用系統等。
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由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川技術”)全資持股。
2003年,朱興明,前華為電氣產品線總監,帶著華為電氣部門前員工們創辦了匯川技術。
帶著這樣的DNA,匯川技術也被稱為“工控界小華為”。
作為工業自動化控制與驅動技術龍頭,匯川技術經過2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通用自動化、新能源汽車、智慧電梯、軌道交通四大業務。
其主要分為設備自動化/產線自動化/工廠自動化提供變頻器、伺服系統、PLC/HMI、高性能電機、氣動元件、傳感器、機器視覺等工業自動化核心部件及工業機器人產品;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電驅&電源系統;為軌道交通行業提供牽引與控制系統。
權威數據顯示,在工業自動化行業,2023 年,匯川技術通用伺服系統中國市場份額達28.2%,位居榜首,第二名西門子占 10.4%,呈斷層式;工業機器人產品銷量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約 6.5%,位居第四名,其中 SCARA 機器人產品銷量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約 20.8%,位居第一名。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匯川技術新能源乘用車電機控制器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為 10.2%,僅次于比亞迪;電機控制器產品份額在第三方供應商中排名第一。
可見,匯川技術已然成為工業自動化、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勁力量,在各細分市場均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站在機器人風口下,匯川技術展開了多維度、全方位的布局。
首先,聚焦于研發投入層面。依據 2023 年財報所披露的信息,2023年,匯川技術研發投入26.24億元,研發費用率為8.63%。
其針對大負載工業機器人以及小負載六關節機器人等關鍵項目大力投入研發資源,核心目標在于全方位完善機器人產品系列體系,致力于提升產品的緊湊性設計水平,同時實現產品重量的有效降低,從而增強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適應性。
其次,生產基地建設穩步推進。去年9月,匯川技術南京高端裝備研發生產基地封頂。該生產基地為年產40萬套(臺)機器人及其配套產品項目,未來將不僅整合工業機器人生產和研發、工業軟件開發、數字化業務,同時整合工業視覺和圖形、磁懸浮高速電機等多元業務的開展。
最后,資本運作與產業投資協同共進。通過控股子公司匯創新分別持有泰達機器人10%的股份,航天思爾特5.55%的股份;與深圳市招商招科資本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了佛山招科基金,主要專注于智能裝備、機器人、先進制造、智能硬件領域的創業投資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其全資子公司南京匯川注冊資本由10億元增至15億元。
除了上述這些在機器人業務領域的布局舉措之外,在備受矚目的人形機器人領域,匯川技術同樣有所行動。
今年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匯川技術表示對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相關布局尚處于洞察與早期的研發階段,電機、驅動、執行器模組等零部件產品均處于開發進程之中。
此外,在機器視覺這一關鍵技術領域,匯川技術已開始應用AI技術。且其子公司匯川聯合動力的分拆上市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本月完成IPO輔導驗收。
在 2023 年,工業自動化控制行業遭遇困境,整體規模同比有所下滑,市場規模計 2,910 億元,呈現出 1.8% 的同比降幅。然而,真正的強者不會因大環境的不利而裹足不前。
2023年,匯川技術營業收入為30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21%;歸母凈利潤47.42億元,同比增長9.77%;扣非凈利潤40.71億元,同比增長20.12%;產品綜合毛利率為33.55%。
該公司的前三項關鍵指標均刷新歷史紀錄,并且首次突破300億元營收大關。
從 2007 年的1.59億起步,至 2023 年已擴張至304億,營收規模整整擴大 191倍,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9%。
從業務構成比來看,通用自動化板塊是匯川技術的核心營收支柱,占比達 49.44%。2023年,該公司通用自動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150億元,同比增長約24%,其中,通用伺服系統、工業機器人(含精密機械)分別實現銷售收入約60億元,8億元。
在海外市場拓展進程中,匯川技術同樣收獲頗豐。海外業務總收入約 17 億元,同比增幅超 90%。其工業機器人、伺服驅動器等產品憑借出色品質與性能,成功獲得海外本土認證,順利叩開當地市場大門,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
再從2024年三季報來看,匯川技術實現營業收入253.9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22%;實現凈利潤34.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4%。
其中,通用自動化(含工業機器人)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109億元,同比增長約 4%;其中,通用伺服系統實現銷售收入約 43億元,工業機器人(含精密機械產品)實現銷售收入約8億元。
未來,千億巨頭又會如何續寫傳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