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眾所周知,人類正面臨全球化石能源日趨耗竭和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雙重制約;最近的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使很多國家的核電發展放緩,德國、瑞士、意大利宣布永久棄核,為很多國家想大力發展核電來代替化石能源的計劃帶來嚴峻挑戰,如果不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將會影響各國的碳排放規劃指標,因此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各國構建可持續發展能源體系、實現低碳經濟轉型、安全發展的戰略選擇。
“水電、生物質能、風電和太陽能資源潛力大,技術已經成熟或接近成熟,具有大規模開發利用的良好前景。加快發展水電、生物質能、風電和太陽能,大力推廣太陽能和地熱能在建筑中的規模化應用,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首要目標。[1]” 太陽能發電有如下優點[2]:①儲量的“無限性”。 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大約是 1.6×1023KW,其中到達地球的能量高達 8×1013 KW,相當于 6×109 噸標準煤。②存在的普遍性。雖然由于緯度的不同,氣候條件的差異造成了太陽能輻射的不均勻,但相對于其他能源來說,太陽能對于地球上絕大多數地區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可就地取用。③利用的清潔性 ④利用的經濟性 。
本文梳理了國內外光伏發電的應用現狀、重點總結了各國在未來5-10年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及政策支持現狀。幫助投資者從宏觀上決策什么時機投資該領域,政府可以借鑒其它國家成功發展經驗,制定更加符合本國的能源發展政策。
1 國內外太陽能資源利用現狀
1.1 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的變化趨勢
圖一 我國大陸地區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年度變化趨勢
從上圖可以看到,2006年到2010年,新增光伏裝機量持續攀升,2009年中國年度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160MW,超過了截至2008年底(120MW)的累計安裝總量。2010年實際新增裝機量超過500MW[3]。并在2010年頒布的“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的文件中公開表示,力爭2012年以后每年國內應用規模不低于1000MW。國際光伏研究機構Solarbuzz發布的最新中國項目追蹤報告稱,2011年中國光伏市場實際裝機完成量將超過1.6GW,較2010年增長230%以上,光伏項目達1007個,其中有707個規模在1MW以上[4]。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作為光伏電池組件制造大國,中國的光伏應用市場仍未完全打開。光伏發電和常規發電的高價差限制了其在我國市場的成長。
1.2 我國太陽能資源利用現狀梳理
進入21世紀,國家投資20億開展“送電到鄉”工程,安裝容量達20 MW,解決了我國800個無電鄉(鎮)的用電問題[5].
2004年深圳國際花卉博覽園1MW并網發電工程成為我國光伏應用領域的亮點 [6]。
2005 年 9 月上海市政府啟動了“十萬屋頂光伏發電計劃”。該年,在江蘇的無錫,40 千瓦屋頂并網光伏發電系統也開始實施。徐州,全國率先使用太陽能公交站,站臺一年可以省下一千度電左右[7]。
2006 年 1 月深圳通過了建設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城市級示范的初步審查,計劃在今后 5 年新建 300 萬平方米太陽能應用示范項目[7]。
北京 2008 年奧運會的奧運村使用的生活熱水,主要依靠太陽能。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工程”首次采用太陽能電,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為 130 千瓦 [7]。
2009年7月國家相繼出臺了“金太陽”示范工程、“屋頂工程”等一系列支持光伏產業發展政策。
2009年,中國首個光伏發電特許示范項目甘肅敦煌10 MW光伏電站動工,標志著中國長期發展滯緩的光伏發電市場正式啟動。
2011年9月30日,由中廣核集團投資建設的青海省錫鐵山光伏電站三期60MW項目正式建成并網發電,該項目是目前全國已投產運行的最大單體光伏發電基地[8]。
1.3 全球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變化趨勢
圖二 全球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和我國太陽能裝機容量的變化趨勢比較
從 1998 年至今,全球范圍內光伏發電新裝容量年增長率為43%,而最近5年,增速更進一步提高到56%。全球光伏發電累計安裝總量2007年是8.1GW ,2008年12GW,2009年18GW,而2009年全球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量為8GW,2010年全球光伏發電總裝機量達26GW[9]。國際咨詢機構IHSiSupply日前表示, 2011年全球安裝量估計將達21.9GW,較上年增長25%,明年全球光伏市場安裝量考慮到中、德、意等大國的影響,安裝量有望達到24GW [10]。
從圖二可以看出,2006年至2008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相對全球裝機總容量來說相當小,具體容量可以從圖一得到。但由于我國政府的一系列光伏激勵政策,也促進了我光伏產業在裝機容量上每年都有快速增長,2010年實際新增裝機量超過500MW, 2009年中國光伏安裝量占全球總安裝量的份額約為2%,2010年上升約1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國雖然是個光伏電池世界制造中心,但90%的光伏組件靠出口銷售,國內市場并沒有完全打開,與我國強大的光伏組件生產能力身份嚴重不匹配,需要政府給予更大更強的政策支持。
1.4 其他國家太陽能資源發電利用現狀[11]
從1980年至2002年,日、美、德 3 個主要開發光伏發電技術的發達國家總投入研發資金約 35億歐元[12]。2005 年 2 月 16 日,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協議》正式生效,為履行相關義務及表明姿態,歐盟、日本以及未簽署協議的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發達國家均推出了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推動了光伏產業的發展。
日本
日本多年來一直積極開發太陽能等新能源,于 1994 年啟動了“日本新陽光計劃”,以 50%的補助額度鼓勵居民使用太陽能發電,其太陽能發電量自2000年以來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國內設施容量約64萬千瓦,到2010年,日本政府計劃將國內設施容量增長了7倍,達到482萬千瓦。根據日本通產省(MITI)第二次新能源分委會宣布的光伏、風能和太陽熱利用計劃,2010 年日本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 5GW。
美國
美國的陽光生活“樣板工程” ——通過在屋頂頂部安裝太陽能轉換系統,可以把吸收到的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用于支持居民家庭的日常能源消耗。
“100 萬套屋頂光伏規劃”,計劃到 2010 年在 100 萬套屋頂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安裝機容量300 萬千瓦。不僅如此,居民還可以把存儲下來的多余電能折價賣給電力公司。美國《能源政策法》規定,從 2004 年到 2007年間,每年撥款 3.4 億美元給加州政府,用于鼓勵市民購買節能新產品,此外,美國各州政府還制定了地方節能產品稅收減免政策,企業只要安裝了節能設備,就將在稅收上得到很大的優惠。
德國
德國的“十萬太陽能屋頂計劃” —— 德國于 1991 年制定了 1000 戶太陽電池屋頂計劃,政府補貼總計11 億馬克,并實行零貸款利率,10年償還。這大大推動了光伏市場和產業發展,使德國成為繼日本之后世界光伏發電發展最快的國家。僅僅 4 年(1999-2003)時間,德國光伏市場增加了10 倍,成本下降 20%。
“百萬屋頂計劃”——德國的“百萬屋頂計劃”使許多家庭不僅利用太陽能解決了自家的能源使用,而且這些家庭還成為小型“私人電站”,源源不斷地向公共電網輸送電力,還可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2006 年世界杯足球賽場之一的德國凱澤斯勞滕足球場即采用了太陽能照明設備[7]。
從以上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強有力的法規和鼓勵政策來驅動光伏產業和市場的發展,因此,可以說政府驅動是世界光伏技術和產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力量。
2 國內外光伏發電市場的發展前景
2.1 國內光伏發電市場
2006年1月《中國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頒布,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修正案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該修正案的“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分別“解決了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電難并網問題和依法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力;分別規定了不同的上網電價,保證使可再生能源發電投資者獲得相對穩定和合理的回報;規定了可再生能源發電額外費用的分攤辦法,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的生存力和競爭力”。
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又發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指出,政府將投資約2萬億元,逐步提高優質清潔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力爭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左右,到2020年達到15%左右。《規劃》還指出,到2010年,太陽能發電總容量達到30萬千瓦,到2020年達到180萬千瓦。
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即將發布,這將是國內光伏市場向大規模應用的重要標志。根據權威人士透露,《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光伏發電裝機目標被確定為到2015年達1000萬千瓦,到2020年達5000萬千瓦。值得注意得是,到2015年,屋頂光伏發電站規模為300萬千瓦,到2020年則達2500萬千瓦。截至2010年,屋頂光伏發電電站得裝機規模約30萬千瓦[13]。
2009年12月19號,溫家寶總理哥本哈根氣候變化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中承諾:至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至15%左右。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莊重承諾,表明我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問題上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和決心。
2010年,華能集團在國內發電行業中,率先發布《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10-2020)》,吹響了向綠色、清潔、低碳領域進軍的號角。到2020年,集團公司太陽能發電裝機力爭達到200萬千瓦左右[14]。
國電集團在“十二五”電源發展目標: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總裝機容量的30%[15]。
從以上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和企業發展規劃數據,我國內光伏市場還是很大的。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光伏發電技術的不斷發展、光伏發電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光伏發電應用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投資領域。
2.2 國外光伏發電市場[6] [11] [16]
表一 其它國家的光伏發電發展目標
數據來源:盛世華研數據庫
日本
日本政府 2009 年 7 月制定的《建設低碳社會行動計劃》中提出的到2020 年將太陽能發電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提高 10 倍、到 2030 年提高到 40 倍。此次通過的行動計劃則為實現“福田愿景”確定了數值目標及日程,特別是該計劃中的在2020年前實現回收二氧化碳并進行地下儲存的“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cs)的應用,為實現“低碳社會”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希臘
希臘于 2009年通過歐洲最優惠的太陽能補助案。提案中預計將有3GW的龐大裝置量,此補助案一經公布,使其成為歐洲最具潛力的太陽能市場之一。希臘通過太陽能裝置補助案,推行太陽能發電十年收購價格,同時投資額超過十萬歐元的工程將獲得40%的補助。
韓國
2003 年,韓國頒布了《新生、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與普及促進法》,并制訂了相應配套扶持政策;同年又公布并實施了《新生、再生能源技術開發及利用普及計劃》,提出了2004年至2012年 “普及10萬戶太陽能住宅”的目標,在試點取得經驗后,逐步完善和加快推廣。
美國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競選期間就強調新能源的重要性,并把新能源作為政府重點投資領域之一,希望用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促進就業并復蘇美國經濟。奧巴馬新能源政策明確要求,到 2012年美國電量的10%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最近通過《聯邦投資賦稅優惠The Federal Investment Tax Credit(ITC)》法案,太陽能光伏發電投資額的 30%可獲政府現金補助。目前,美國加利福尼亞、新澤西、內華達等多個州也已出臺有關《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RPS)》法案,支持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以美國加州為例,盡管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加州 2008 年在利用太陽能方面仍取得明顯進展,成為美國利用這一清潔能源的排頭兵。
3 政府對光伏發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
3.1 國內相關政策、法規
當前我國能源安全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減少碳排放壓力也日益增大,我國政府不得不優化能源結構,逐年增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正不斷制定、修正和升級相關法律政策措施引導企業投資,財政上正以國債基金、技改貸款等方式,加大對太陽能產業的投入。近些年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主要有如下:
2006年1月《中國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頒布,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修正案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該《規劃》指出,要實現2020 年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任務,將需總投資約2萬億元。
2009年1月12日,在中科院2009年工作會議上正式批準啟動實施太陽能行動計劃。該《計劃》指出,在2050年前后使太陽能成為重要能源,并將太陽能開發與利用分為三個階段。
2009 年3 月26 日,財政部發布了《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決定有條件地對部分光伏建筑進行每瓦最多20 元人民幣的補貼。
2011年6月,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做好2011年金太陽示范工作的通知》。
2011年 8月,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通知表示,為規范太陽能光伏發電價格管理,對非招標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全國統一的標桿上網電價。
2009年《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旨在農村及偏遠地區示范推廣光電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加強太陽能光電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財政部共同制定了“太陽能屋頂計劃”,通過定領補貼的方式,有效推動建筑光電一體化的進程;《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土要體現出對并網光伏發電項目的補貼;太陽能熱水器“下鄉”政策,太陽能熱水器農村市場應用率提高,有效增加全行業銷售額。
即將頒布的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
除了國家現有的太陽能產業發展政策,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戰略規劃政策如:《河北省新能源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海南省太陽能建筑應用規劃》(2010-2015);相關技術支持政策如:《山東省關于促進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北京市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規程》、《南京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工作方案》;相關市場支撐政策如:《海南省施行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應用管理辦法》、云南省“售后三包”寫入太陽能行業規范等,支持光伏產業發展。
3.2 國外相關政策、法規[16]- [19]
發達國家太陽能產業的開發利用技術和發展政策都已成熟,并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其代表國家有:美國、德國、日本、英國、以色列等,其相應的作法十分具有借鑒意義。
美國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歷屆政府都將開發新能源確定為能源政策重點,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及技術市場支持政策。如:1997年宣布了“克林頓總統百萬太陽能屋頂光伏計劃”即:到2010年在100萬個建筑物屋頂或其它可以安裝太陽能系統的部位,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2009年,美國聯邦級政策《可再生能源鼓勵政策投資稅收抵扣法》出臺。其主要內容是給予太陽能光伏發電及其他太陽能相關發電技術的使用者(包括居民和商業區企業)相應的稅收抵扣和加速折舊期;《2005年能源政策法》規定:凡是安裝太陽能設施的家庭均可獲得稅收上的優惠政策。2009年奧巴馬推行以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為重點的新能源政策,并為挽救美國經濟推出了有“綠色經濟復興計劃”之稱的消費刺激計劃。
德國
德國是一個資源緊缺的能源消費大國,為了緩解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德國政府一直重視太陽能產業的開發與利用。2000年德國政府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以法律保證企業和居民購買和使用光伏發電能源時應得到的價格補貼;2004年德國政府進一步修正了《可再生能源法》,成為太陽能光伏產業迅猛發展的福音。2009年制定新的《可再生能源采暖立法》,要求新建筑必須要與可再生能源系統結合,而消費者們更傾向于太陽能系統的安裝。
日本
日本最早推出太陽能發展政策,其資源非常貧乏,能源對外依存度極高。 1979年實施了《節約能源法》。1997年頒布了《關于促進新能源利用的特別措施法》明確提出了新能源利用的指導方針。2003年實施的《電力設施利用新能源特別措施法》規定了新能源電力的利用目標,對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年,日本出臺《可再生能源標準法》,規定了能源公司必須提供的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京都議定書》于2005年生效,日本是其倡導國。2006年,日本編制了《新國家能源戰略》對各項節能減排措施的實施提供了法律支持。
英國
2002年,英國政府頒布《可再生能源義務令》,強制提高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生產中的比例。同年,英國政府又提出百萬“綠色住宅”計劃,政府通過增值稅等優惠政策支持居民用10年的時間,建設100萬棟“綠色住宅”。
4 結語
對投資者而言,可以根據本文梳理的國內外市場、政策的情況宏觀上決策是否投資于該領域;對我國政府而言,可以根據本文對國外發達國家在外光伏發電領域成功經驗的綜述,更有效和針對性地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領域的法律法規政策。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07tongzhi/W020070904607346044110.pdf
[2] 于靜,車俊鐵.太陽能發電技術綜述[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8,30(1):56-59
[3] SEMI PV Group.2011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報告[R].北京,能源出版社 2011:1-10
[4] 張鐵.今年中國光伏裝機量將超過1.6GW(趨勢)[N].中國能源報,2011-10-17(22)
[5] 劉永梅,王金宇,盛萬興. 光伏發電概述[J].農村電氣化,2011,03:55-56
[6] 王長貴,王斯成.太陽能光伏發電實用技術(第2版)[M]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295-298
[7] 黃漢云.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原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6-20
[8] 鐘銀燕.中廣核建成國內最大單體光伏發電基地[N].中國能源報,2011-10-17(22)
[9] 北京華通人.2008-2009 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報告[R].北京
[10] 國際咨詢機構HIS iSupply,今年全球光伏裝機量將達21.9GW. [EB/OL]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11-10/17/content_942656.htm,2011-10-17
[11] 深圳市盛世華研,2010-2015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深圳
[12] 趙玉文 光伏市場需要政策啟動 [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110/101854185t.shtml,2005-1-10
[13] 董秀芬.十二五太陽能裝機容量或將提高至1500萬千瓦[B/OL].
http://www.cec.org.cn/zhengcefagui/2011-11-10/74053.html
[14]中國華能集團.《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10-2020)》,[EB/OL].http://www.chng.com.cn/
[15] 中國國電集團. 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 [EB/OL].http://www.chng.com.cn/
[16] 孫妍.中國太陽能產業發展政策現狀、問題和對策,[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1
[17] 朱震宇,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投資風險及對策分析,[J]中國市場,2011,03:6-7
[18] 趙勇強.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近期進展、挑戰和對策建議[J].宏觀經濟研究,2009 (2):45—48.
[19] 孫曉光,王新北,左艷飛.太陽能在建設領域推廣與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70
作者簡介:
劉 君(1982-),男,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電力投資規劃、電力市場等。E-mail:147088790@163.com
劉 敏(1972-),女,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電力投資規劃、電力市場、風險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