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0-09
由于我國核心零部件技術的缺失,造成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所以更多機會將出現在一批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品牌企業身上,具體包括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性能控制器、傳感器和末端執行器等五大關鍵零部件。
-
2016-09-28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是一種在工業控制計算機中常見的應用,今年5月,在最新的市場研究報告中顯示,去年PLC市場同比下降幅度已有所減小,專家預測今年下滑趨勢將有所好轉。目前市場上小型PLC改進型較多,但在未來,中小型PLC才是市場份額上升最快的。
-
2016-09-28
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成套裝備是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設備,能夠用于制造、安裝、檢測、物流等多個生產環節,因此,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塑料、食品、金屬加工等行業。隨著工業機器人向著更深更遠的方向發展以及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將從傳統制造業推廣到其他制造業,進而推廣到諸如采礦、建筑、農業等各種非制造行業。
-
2016-09-28
當前,一波先進裝備制造業項目和企業正向廣東珠江西岸城市“集結”。先進裝備制造業涌向珠江西岸,關鍵是該地區作為傳統制造業基地,產業基礎扎實,具備承接能力。
-
2016-09-23
以機器視覺檢測設備為例,視覺檢測設備不只是一款應用于質量檢測方面的產品,目前還被廣泛安裝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上,位于工業自動化領域的上游,因此在推行工業自動化的進程中將會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預計到2018年將會有48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
2016-09-20
如今,佛山制造正從珠江西岸起航,駛向海外。美的集團、德奧通航、雪萊特涉及金額累計達330億元的海外并購;嘉騰機器人斬獲國際工業設計界“奧斯卡”;“國之重器”盾構機項目落戶佛山……一樁樁令人歡欣鼓舞的消息背后,是佛山市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的精進和崛起,是探路“制造強國”先行者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光明大道。
-
2016-09-18
2016年上半年,各地區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拓展新發展空間,著力培育新發展動能,地區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穩中有進,區域發展新亮點不斷涌現,呈現出“東部企穩趨好,中部基本平穩,西部穩中有升,東北下行趨緩”的特征。
-
2016-09-13
傳感、控制系統擔當機器人的“感覺器官”和“大腦”,是機器人智能水平的關鍵所在。傳感控制技術作為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關鍵技術,其發展歷程伴隨著工業機器人的更新換代。我國申請人在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發、產品制造等方面的專利申請量較少,在全球化競爭中處于劣勢。
-
2016-09-09
中經產業景氣指數報告分為工業、裝備制造、煤炭、石油、電力、鋼鐵、有色金屬、IT設備制造、化工、醫藥、服裝、文體娛樂用品制造共十二個部分,重點分析了上述行業和領域2016年上半年運行情況、運行特點和下半年發展趨勢。
-
2016-09-06
外媒和自媒體眼中的東莞,早已變成在成本上升和外需不振雙重夾擊下失去光環的典型。這座曾經有著“世界工廠”之名的奇跡之城,難道真的“大勢已去”?真相到底如何?中國工業報記者帶著疑問,走進東莞,通過數據和案例,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東莞工業。
-
2016-08-31
上海制造業主要由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制造業、精品鋼材制造業、成套設備制造業與生物醫藥制造業六大行業組成。分析這六大行業的情況可以發現,絕大部分要求具備非常高的制造核心技術,這與德美部分制造業相似。但從上海制造業與互聯網業發展現狀等角度來看,上海在進行融合互聯網的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不能直接套用美德模式。
-
2016-08-23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預估,未來5年,中國制造業的機器人密度將爆增3倍,擠進全球前10名,成為拉動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市場的火車頭。機器人產業只有3成與高科技相關,而有7成和工業、醫療、非必需消費、能源等自動化產業緊密結合,應用更廣泛、機會更多元。
-
2016-08-17
中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迅速增長,部分原因是15至59歲的適齡勞動人口數量正在萎縮。據聯合國估計,中國適齡勞動人口的數量在2010年超過9億,達到頂峰,但隨后開始下降,預計到2050年將降至8億以下。2015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6.7萬臺,占全球總銷量的大約四分之一,預計到2018年銷量將增長一倍以上,達到15萬臺。
-
2016-08-11
中國的制造業紛紛外遷出一線城市或沿海城市。自動化企業巨頭也有這樣的走勢,近年來,西門子\abb\施耐德等企業深入西部腹地另謀設廠,在去年,中國制造業也掀起一股外企遷徙潮,而東南亞等地由于有著比中國大陸更低廉的勞動力,成為外企新一輪的工廠選擇地。無論是西遷OR走向東南亞等地,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壓縮勞動力成本、工廠土地資源的成本。但是,一個工廠的外遷,也是受著方方面面條件的制約......
-
2016-08-10
我國基本掌握了本體設計制造、控制系統軟硬件、運動規劃等工業機器人相關技術,但缺乏核心及關鍵技術的原創性成果和創新理念,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控制器等高可靠性基礎功能部件方面的技術差距尤為突出,長期依賴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