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再度出臺“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這被視為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開端。東北老工業基地擁有廣闊的裝備制造市場,世界裝備制造巨頭開始關注中國東北振興商機。第八屆中國長春裝備制造業博覽會3日在此間落幕。展會吸引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余家裝備制造企業,集中展示其最新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現場產品交易額達到11億元人民幣。
摩根大通發布數據顯示,全球3月制造業PMI值為51.8%,略低于前值51.9%。分析指出,全球制造業正在穩步擴張。其中,美國為全球制造業驅動主力;歐洲制造業筑底企穩且出現復蘇跡象,但部分國家繼續收縮;中國經濟企穩,有望改善其鏈條上的國家制造業收縮情況。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醞釀和推進,將深刻改變制造業的生產模式和產業形態,對制漿造紙裝備制造業提出了嚴峻挑戰,但也提供了趕超發展契機,使我們有機會同世界巨頭站在同一起跑線。
為了3D打印一個經常會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看到的那種可以處理、組裝不同零部件的工業機器人,創客Andreas H lldorfer已經為此工作了幾個星期,預計很快就能完工。
機器人產業作為智能制造的關鍵組成部分,正迎來滲透率加速上升契機。有人認為,中國的機器人產業正在迎來高速發展期,國外機器人巨頭在國內布局基本完成,2015年將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一年,國產機器人即將進入國際市場接受檢驗。
我們正在進入RT時代,也就是機器人時代。RT時代的入口又在哪里?具體的有五大入口,分別是視覺入口、聽覺入口、 呼吸入口、能量入口、觸覺入口。滿足這些入口屬性的機器人將會使人類的生活品質擴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將會出現更多的普通的外形但卻能夠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也讓當前這個時代從萬物互聯擴展到萬物思考。
1月我國進口工業機器人3588臺,價值3.8億元人民幣,量價齊升,可見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今年1月份影響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口的主要原因有:綜合成本上升,勞動力短缺使得工業機器人需求量較大。
近年來“用工荒”、“招工難”等問題凸顯,對此多地開始實行“機器換人”計劃。小編獲悉,“加快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推廣”,也被寫入今年佛山市以及三水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三水企業開始關注并逐步推進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不少企業開始應用工業機器人來替代工人。
日前,圖靈機器人在重慶正和鳥大集現場受到會場的熱度關注。據圖靈機器人團隊介紹,目前NAO機器人已接入圖靈機器人大腦服務,可使用漢語與現場觀眾交流對話,趣味十足。
“中國制造2025”不等同于“德國工業4.0”,中國和德國在國情、制造業技術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異,這也決定了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不能照搬外國經驗,要走出中國特色。
業內人士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六屆深圳國際機械制造工業展覽會上提醒,市場持續快速增長的當下,中國機器人企業應摒棄浮躁,找到自身參與產業分工的優勢所在,確定長期發展規劃,有所為也有所不為。
為期四天的本屆展會展覽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吸引超過1100家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韓國以及15個制造業強國的企業參展,其中包括多家全球行業領軍企業,現場共展出3600多臺機床系統和超過萬余種展品,而機器人等智能技術,則成為展會上最大的亮點。
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連年攀升,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成套裝備行業進入高成長期,機器人產業巨頭必然會產生于機器人市場大國。
全球首款工業物聯網SIP芯片—CY2420S在重慶誕生,它的誕生為建立智慧工廠提供關鍵技術支撐。3月26日,重慶郵電大學在市經信委舉辦的2015云博會新聞發布會上,首次展示了全球首款工業物聯網SIP芯片—CY2420S。據悉,該款芯片主要應用于工業自動化設備,幫助生產線實現無線智能化控制。
工業4.0時代,廣州開發區整裝再出發。記者在2015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廣州開發區分論壇上了解到,該區正在推動的審批制度改革已有眉目,下半年有望實現“一個窗口,一個公章”。同時,對接新的工業浪潮,國際機器人制造業的四巨頭有望全部落戶開發區。
7430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