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軟銀和川崎重工業公司共同合作研的人形機器人“Pepper可以接待客戶,詢問客戶手機型號并指定用戶將手機擺放到指定位置。接受了此項服務的顧客普遍認為,機器人貼膜的質量會更好,因為機器人不會出汗、沒有指紋,貼膜效果比人類更優秀。
中國機器人產業處于大的變革時代,需要快速創新整合,機器人作為一種高新技術,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持手段。而要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作為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之一的伺服電機自然成了眾家競相布局的熱門領域。
5月26日開幕的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機器智能高峰對話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提出,“機器智能”是新制造的推動力,因為機器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會自我學習,將重新定義原來的流水線、標準化、規模化、集裝箱、低成本,而定制化會越來越多。
5月26日下午,在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的“機器智能”高峰對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發表演講,認為在大數據時代,未來30年將重新定義“變革”,在這個“好時代、令人興奮的時代”,企業需要做好準備。
繼2月同比增長近三倍后,4月挖掘機銷量增速再度爆發。Wind資訊綜合挖掘機行業主要企業銷量數據顯示,4月份主要企業銷量14397臺,同比增長101.10%。挖機根據不同工況的平均使用壽命約為6-10年,目前已經進入更新換代周期,將會對未來需求形成中長期的托底,根據測算,隨著保有量增速逐漸趨近于零,更新需求占比逐步接近三分之二,工程機械銷量需求有望步入存量更新的新周期。
國家統計局5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4%,增速比1-3月份放緩3.9個百分點;其中,4月份利潤增長14%。
今年以來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同時出現了質量提升、結構優化、后勁增強、動能壯大、空間拓展等更多積極變化,支撐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因素進一步增多,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步伐更加穩健。
在中國政府發布“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2025”計劃之后,中國的機器人市場大幅擴張,在制造行業所需要的工業機器人領域,增長趨勢尤其明顯。據預測,2020年中國為機器人產業支出的費用將會達到594億美元。到2020年,中國的機器人產業規模將占全球機器人產業的30%以上。僅從亞太地區(1330億美元)來看,中國將占據機器人產業規模的半壁江山。
從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年會上獲悉,2017年一季度受國家宏觀經濟運行向好的帶動,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經濟總體運行比去年明顯轉強,其顯著特征是行業企業的產品訂單較為飽滿,企業正有序落實生產。另一方面,行業的進出口也趨向轉好,并出現了正增長。
2016年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產出繼續負增長,規模同比下降4.5%至6025.4億美元,預計2017年仍將同比下降4.9%至5730.4億美元。2016年全球工程機械行業資本支出增速由正轉負,同比下降7.9%;2017年行業資本支出仍將同比下降7.0%,預計到2020年行業投資才能實現0.2%的微弱反彈。
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和當月同比增長分別為8.9%和8.13%,較3月份回落0.3和1.41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基建、制造業與其他投資當月同比增速分別為9.63%、17.42%、3.16%和4.74%。與3月相比,房地產與基建和其他投資分別回升0.21和0.65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則回落3.77個百分點,其他投資基本持平。
記者日前從工信部等權威渠道獲悉,《“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以下簡稱“《指南》”)正在組織修訂,并有望于近期印發。據介紹,《指南》旨在把“中國制造2025”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現有產業發展相結合,避免重復建設,突出各地區所專所長,通過針對性地發展各地優勢產業,促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合理分布,進而形成中國制造“新版圖”。
5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能合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5月14日即將召開,日前發改委表示,期間預計在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簽署共約50多項合作文件,將有力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建項目落地。
寄云大數據助力上海隧道股份智能管控中心項目,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隧道股份)是一家專門從事軟土隧道施工、地下施工機械制造的上市股份制企業,從事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二十余年。在地下施工機械制造方面,隧道股份承擔的盾構掘進機國產化863計劃,2004年10月,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鐵盾構掘進機在隧道股份機械廠誕生,并成功地投入到上海軌道交通網的建設中。
該企業與國內外40多家工程機械廠家建有長期穩定的供貨關系,生產的兩種拳頭產品年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的40%。中偉機械在抓好做實員工技能輪訓的基礎上,斥資3000多萬元,引進數控加工中心這一國際領先專用生產設備50余臺,有效提升產品生產的自動化程度。
7430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