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象制造小編的話:無論是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還是工業4.0概念的深入傳播,都預示著我國制造業正在向著智能化、機械化方向邁進,工業機器人的快速發展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項產業。
產量下降較大的,一是具有強周期性特征的典型投資類產品,如工程機械、載貨車、重型機械、冶金機械、石化裝備、常規發電設備等;二是產能已嚴重過剩的普通機械產品,如普通機床、交流電動機、低壓電器、互感器、滾動軸承等。
2016年1至4月份,新型交通運輸設備、高端電子信息產品和智能化、自動化設備等新產品產量迅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92.5%,工業機器人增長24.7%,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光纖、光纜、光電子器件、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自動售貨機售票機、安全自動化監控設備等產品產量均實現兩位數快速增長。
機械行業整體上仍處于蟄伏期:上海機電扣非后業績高增長,精密減速器即將投產,天奇股份全年業績增長無憂,汽車自動化物流訂單飽滿、智能物流業務有望快速成長……
消費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紡織業和醫藥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11.9%、16.2%、11.4%和12.1%。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推廣呈現爆發之勢:新能源汽車未來三年超100%增長,將是伺服系統增長最快的應用領域。工業機器人市場持續高增長:根據IFR數據,預計未來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仍將維持30%以上的增長,伺服系統作為工業機器人的核心,將隨工業機器人的高速增長將激發大量需求。
消費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紡織業和醫藥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23.5%、23.8%、13.5%和10.2%。
從制造業的體量上,我國目前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制造大國。但是,我國在制造業自動化方面起步較晚。就機床的數控化率而言,2012年中國生產的機床數控化率僅為25%,接近日本1988年的水平,而日本2012年的機床數控化率已達到88%。
目前中國的制造業現狀究竟如何?一方面,我們可能在很多地方都了解到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勢、制造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同時,我們也聽到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無人工廠”、“機器換人”的概念。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機械行業速度減緩,行業產品市場表現分化明顯,呈現三個現象:又“多”又“少”、又“高”又“低”、又“快”又“慢”。
1月份消費品制造業PMI為57.8%,分別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3.4和2.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酒和飲料精制茶、農副食品加工、煙草制品、醫藥、汽車、電氣機械等制造行業PMI均連續3個月保持擴張態勢。
最近,從工信部裝備司召開的“智能專項”項目任務書專家核查會議獲悉,我國《中國制造2025》公布后首個國家專項——“智能專項”已經啟動。
企業要想在未來智能制造生態鏈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時刻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智能制造發展的五要素為:強化協同創新、提高標準化水平、進行智能化改造、推進服務化轉型、注重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未來幾年,運動控制器的需求增長仍將集中于機床、紡織、印刷、包裝,電子等行業。而煙草機械、醫療設備等行業對其的需求也將穩步增長,預計到2016年中國運動控制器需求量將接近190萬套,而通用運動控制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億元左右。
工業4.0時代到來,中國制造業能做什么?近日,郎咸平出息峰會,講解了新經濟形態下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他表示:我國制造業目前“產品單一、庫存嚴重”制約企業發展,目前少數中國企業也在做相關探索,但還不能稱之為工業4.0,而是工業3.5。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