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中國制造的國外用品、利潤低、產能過剩、利潤低等中國制造業生產四大怪現象,值得讓我們對制造業產業結構矛盾作出反思。
2015,經過了短暫的春節狂歡,人們開始回歸日常的經濟生活,在即將展開的2015年,中國的企業將面對怎樣種種困境和機遇?而其中將會有八大行業將會面臨危險。
作為推進廣東由“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轉變的重要內容,《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2015—2020年)》日前已由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兑巹潯诽岢?,到2020年,珠江西岸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22000億元,年均增長約15%。
從全國層面來看,這也是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的一種新成果。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活力將更多來自產業轉型升級,來自創新驅動。不管是對制造業轉型升級還是對互聯網服務業發展來說,這都是一次全新的重要機遇。
智能變電站市場容量巨大 變壓器、互感器等投資前景廣闊.根據國家電網規劃,“十二五”期間,智能電網建設變電環節的總體目標是:應用智能變電站相關技術,實現電網運行數據的全面采集和實時共享,支撐電網實時控制、智能調節和各類高級應用;到2015年,110(66)kV及以上智能變電站占變電站總量的38%左右;到2020年,110(66)kV及以上智能變電站占變電站總量的65%左右。
2011-2012年我國減速機前景制造行業經營指標整體呈現增長趨勢,2012年,行業的工業總產值為658.08億元,較上年增長8.06%;銷售收入為643.65億元,較上年增長7.23%;行業的資產總額和負債規模分別為523.78億元和268.05億元。在新統計口徑下,2012年行業規模(2000萬元)以上企業數量有439家,從業人員為74701人,利潤總額為47.04億元。
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政策淘汰落后產能,支持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多方因素推動了制造業“機器換人”轉型升級,中國機器人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中國機器人應用市場的發展成熟,一批有實力的機器人企業也隨著成長壯大。面對如此之大的市場,國內機器人整機生產企業是否能把握住機遇呢?下面就盤點一下國內潛力較大的機器人整機生產企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十大智能裝備關鍵部件制造公司排行榜如下。
服務機器人是一種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機器人,它能完成有意于人類健康的服務工作,但不包括從事生產的設備。有數據顯示,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個國家在發展機器人,其中25個國家已涉足服務型機器人開發。目前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的銷量突破了300萬臺,銷售額近50億美元。我國服務機器人發展與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絕對差距還比較大,但是面臨著比較大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處于快速增長階段,2013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購買機器人數量超過3.6萬臺,超過日本、美國和德國。機器人產業壯大,需要在伺服、集成控制等領域相繼取得突破。目前,我國在伺服電機等領域依然處于待突破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據上海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上海海關關區進口工業機器人2.1萬臺,較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倍;價值9.8億元人民幣,增長26.3%;進口平均價格為每臺4.6萬元,下跌38.2%。
以“機器換人”現代化技改行動計劃為例,浙江全省3.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計劃在5年內全面完成“機器換人”的現代化技術改造。浙江省副省長毛光烈曾多次表示,鼓勵企業采用自動化、智能化的高端裝備替代手工的、半機械化的、純機械化的裝備,力爭每年這方面的投入不少于3000億元。到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基本覆蓋,全社會勞動生產率達14萬元/人·年。
繼電保護及自動化設備制造行業的上游行業主要為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計算機系統、網絡設備等行業,下游為包括電力、冶金、水利、石化、煤炭、制造、市政、交通等各領域的廠礦電力用戶。繼電保護及自動化設備制造行業與上游行業有較強的關聯性,主要體現在技術更新和產品的升級,一旦這些上游行業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進行產品更新換代。
一些專家學者傾向于認為,美國正在藉第三次工業革命大潮來實現制造業的強勢回歸,并以此重構全球分工體系。真相到底如何?中國該怎樣應對?
5月份我國制造業PMI持續回升。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6月1日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顯示,2014年5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8%,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創下今年以來最高值。國家統計局分析人員表示,這表明我國制造業繼續穩中向好。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