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的上海,中遠物流、法國TTOM國際物流、嘉里物流等100多家中外知名物流企業在“中國國際物流節”碰面,物流節主題是“為城市和企業參與全球化競爭搭建物流平臺”。半年前的2004年12月11日,根據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我國在涉及物流的公路貨運、倉儲、海上班輪運輸、船舶代理等領域放寬外商準入條件;而半年后的2005年12月11日,部分物流領域將允許外資獨資進入,中國物流業幾乎全面開放,已然進入倒計時,與物流節主題巧合,本土物流企業需要直面全球化競爭。
[B]10年增長去年最快[/B]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次聯合發布全國物流運行基本情況,結果顯示,200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29114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6.6%;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8.4萬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29.9%,是10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2004年,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6%,占整個服務業增加值的19.5%,物流業已成長為我國第三產業中的骨干產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認為,未來10到20年,將是中國物流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B]跨國大鱷攻勢正猛[/B]
中國社會科學院流通產業研究室主任宋則認為,中國物流市場潛力巨大,本土企業競爭力相對不強等因素吸引著國外物流巨頭大舉進攻。
據悉,美國聯合包裹運送公司中國出口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去年增幅高達125%;1984年進入中國的英運物流有限公司已從早期的貨代企業發展成為擁有空運、海運、陸路運輸、合同物流等業務的綜合物流企業,去年的業務量增長了60%以上;中外運敦豪在中國的業務也保持了50%的增長率。
有關專家認為,隨著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領域全面開放,跨國物流企業將進一步擴大在華業務。投資方式上,會更多地選擇獨資的形式或通過增資擴股取得合資企業的控股權;服務對象上將不再局限于國外企業,會逐步向本土企業滲透;投資地域將會立足于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等經濟發達區域,逐步向東北和中西部擴展。
[B]重組在即洗牌難免[/B]
面對跨國物流巨頭的步步緊逼,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偉龍表示:中國本土物流企業擁有強大的國內貨運倉儲網絡,掌握更多的社會資源,更為熟悉國內政策環境,但國外企業掌握全球物流合同,它們會隨著跨國制造業的擴張加快進入中國的步伐。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重慶醋酸擴能工程物流項目……與世界頂級物流公司同臺競技,讓中遠物流很清楚本土物流企業的優勢和潛在威脅。
相對中遠、中外運、中海這些大型企業,國內中小型物流企業感受到了更多的競爭壓力?!皣鴥群芏嘀行∥锪髌髽I服務項目單一,信息化程度很低,很難在競爭中存活,被收購兼并將不可避免”,宋則預測。
本土物流企業正在“與狼共舞”中成長,而國內制造業也正在為它們提供更多的機會。海爾、長虹、小天鵝等家電企業,東風日產、北京現代、吉利等汽車企業正在越來越多地將物流環節交給國內專業物流公司運作。有關專家認為,中國傳統制造業將物流業務外放依然比較滯后,國內物流市場不可能一下子變得很大,物流業各種勢力競爭將加劇,競爭的結果必然會出現重組兼并,出現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