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全國很多城市都搭建了類似的公交智能調度平臺,但是出現問題的情況也很多。最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8月24日在武漢市召開的中國城市公交協會智能公交專業年會上,武漢市公交集團董事長遲旭東透露,武漢市公交集團將利用“世行貸款武漢城市交通項目”投資近5000萬元,搭建公交智能調度平臺。
公交智能調度平臺是集GPS定位技術、GPRS通信技術、GIS地理電子信息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管理人員可通過平臺的電子地圖,實時監控車輛運營的軌跡和速度,發現異常時能立即警告提示,可以及時預防事故發生;乘客通過公交車站的電子顯示屏,就可知道公交車距離公交站點有多遠;公交車的車載電子裝備可以自動報站,過彎道前會提醒乘客站穩扶好。
據悉,全國很多城市都搭建了類似的公交智能調度平臺,但是出現問題的情況也很多。江蘇省某市的市民在網上發帖抱怨,他們所在的城市花費大額資金建造公交車站電子顯示屏,但是這些高科技產品形同虛設,從來都沒有亮過;浙江省某市在市政府附近的公交車站立了一塊電子顯示屏,但如同聾子的耳朵,而且做工粗糙;北京市公交車內部的電子裝備也經常出現問題,不是車載電子顯示屏顯示的時間不準確,就是自動報站設備報錯站名……這樣的情況不勝枚舉。
信息化建設既需要實際需求來支撐,也需要相應的軟硬件環境。沒有實際需要,只是盲目地跟風建設,已建成的信息化系統只能成為擺設。同樣,沒有配套的軟硬件環境,信息化建設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公交智能調度平臺建設也一樣。有些城市根本沒有智能交通的需求,搭建這樣的平臺只是為了追求某種政績;有些城市的交通基礎設施不健全或者通信系統不健全,還不具備智能交通的條件,沒有公交智能調度系統生存的環境。此外,有些城市的公共交通部門在花費巨資搭建這樣的智能調度平臺時,只考慮了當前的投入問題,沒有考慮日后的產出問題,導致以后的可持續運營成為難題。這些都是導致公交智能調度平臺建設失敗或問題頻出的原因所在。
為方便市民出行,改善城市交通,建公交智能調度平臺當然是個好事。但是,要想使公交智能調度平臺不再成為擺設,公共交通部門在搭建這樣的智能調度平臺之前,至少要認真思考以下三個問題:首先,城市的公共交通是否確實需要智能調度;其次,是否有配套的交通基礎設施、通信設施等硬件環境,以及系統內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素質等軟件環境;再次,要解決好日后系統的正常運營和維護問題,巨額投入后的運營和維護費用也很龐大,只靠公交車的日常運營收入恐怕很難維持。除了由政府財政補貼以外,還應該利用一些創新手段,比如,車載電子顯示設備以及站點電子顯示屏的廣告收入、短信報站服務收入等。三思而后行,對公交智能調度平臺的建設會有很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