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7年年底,廣東規模生產水泥的企業408家,共生產水泥9776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7.38%,居全國第四位,全年水泥消費量約1.15億噸,約占全國總消費量的10%。外地(如廣西、湖南、江西)水泥輸入廣東約13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能力由2002年的430萬噸增加到3960萬噸。落后水泥產能已從珠江三角洲的東莞、深圳、中山、珠海等地基本退出,廣州和佛山落后水泥產能的退出也進入了“倒計時”。新型干法水泥工業企業向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市轉移,逐步形成了粵北(清遠)、粵東(梅州、惠州)、粵西(云浮)三大水泥生產基地,其生產能力占全省的92%。
廣東水泥工業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A一是行業整體經營發展粗放,資源能源消耗高,綜合利用水平低;二是產品檔次低,落后生產能力比重大,結構不合理;三是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四是落后產能退出緩慢,特別是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落后水泥產能仍占相當大的比例,嚴重影響了廣東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進程,阻礙了廣東水泥工業合理、良性、健康發展。
為此,根據國家下達的廣東省“十一五”期間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能力3200萬噸的任務,結合廣東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的實際情況,“十一五”期間,廣東省計劃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能力3804萬噸,力爭實現全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為確保實現該目標,廣東省政府出臺了《廣東省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能力實施方案》,文件明確了全省“十一五”期間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工作目標和原則,工作任務、措施、分工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