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本周FTI 發布17 年全球風電裝機統計年報,至此,三大風電裝機年度數據全部披露完畢。
截至2020年,我國水電裝機將達3.8億千瓦(含抽水蓄能電站0.4億千瓦)、風電裝機2.1億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裝機1.1億千瓦以上、生物質能發電裝機1500萬千瓦、地熱供暖利用總量達4200萬噸標準煤。
近日,由水電總院舉辦的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信息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據介紹,截至2012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占全球市場23%,位列世界第一。
2015年我國風電裝機破億的規劃,或許會提前實現。
近日,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在公司成立二十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不出意外,龍源電力2014年將超越西班牙Iberdrola Renovables公司,成為全球最大風電運營商。
討論通過《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敲定了中國十二五時期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目標在21GW以上,太陽能集熱面積達到4億平方米。
歐洲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最新研究報告稱,出於全球風能市場增長放緩、來自亞洲的激烈競爭以及價格下跌等原因,全球風能行業很可能迎來一場大規模的行業整合。
我國風電裝機增長迅速,未來五年仍然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一環:2006~2010年風電總裝機容量從260萬kW增長到4182.7萬kW,2010年新增風電裝機160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和新增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從長遠發展看,中國的風電裝備制造業需要通過挖掘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來消化產能。如果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是中國風電裝備業振興的基礎,那么“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則是中國風電裝備業走出困局的“蹊徑”。 首先,站在全球市場分析,過去30年來,全球風電裝機容量一直保持著每年20%的增速。
時下,“低碳經濟”、“新能源汽車”等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前不久剛剛落幕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溫家寶總理向全世界宣布了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不覺間,新能源時代正加速向我們走來。 回顧歷史,1974年爆發第一次能源危機后,日本大力發展電子工業和節油汽車工業,
從長遠發展看,中國的風電裝備制造業需要通過挖掘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來消化產能。如果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是中國風電裝備業振興的基礎,那么“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則是中國風電裝備業走出困局的“蹊徑”。 首先,站在全球市場分析,過去30年來,全球風電裝機容量一直保持著每年20%的增速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風電機組整機制造企業已超過80家,而且還有許多企業準備進入其中。預計2010年我國風電裝備產能將超過2000萬千瓦,而風電裝機規模大約為1000萬千瓦左右。 就目前數據來看,我國風電裝備特別是風機的產能確實出現過剩苗頭。然而,從發展的角度看,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潛力巨大,空間巨大。風電裝備
7428
1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