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由塑料瓶制造、名為plastiki的船只將于三月開始為期100天的跨太平洋之旅。以便檢測新材料的耐水性。并且也希望借此機會,引起人們對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關注。這艘獨特的船只目前正在舊金山海港口進行試水。
先進的循環系統
plastiki由可以循環利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一種叫做自增強聚酯(srPET)的人工織物結構建造而成。plastiki的船體,甲板和船艙全都可以回收利用。
塑料瓶制造浮力
如果沒有12000個容量2升的塑料瓶帶來的浮力,Plastiki就會下沉。這些塑料瓶先要被壓扁,裝上12克的粉狀干冰后,再用可回收塑料加上瓶蓋和進行熱封口。隨著干冰由固體轉化為氣體,瓶子里充滿了二氧化碳,內部壓力也逐漸上升。
動力源于風力,太陽能和腳踏板
風力渦輪和太陽能面板為船只生產電力,并且還安裝了兩輛位置固定的腳踏車,以便進行人力發電。船員們也就可以利用腳踏車鍛煉身體。
在船舵附近還有兩組水下渦輪可以發電。在船只停靠進港之時,水下渦輪可以提供長達兩小時的推動力。
織物結構和泡沫結構
srPET(自增強聚酯)紡織片層結構包含有兩種塑料纖維,它們的熔點不同。精確的加熱使熔點較低的纖維先融化,當其冷卻后,會在較高熔點纖維的外部形成一層堅硬的塑料包裹物。鑲板的強度可以通過調節srPET的層數以及泡沫的厚度來進行微調,并且,可以通過增加srPET以及環氧物數量將鑲板拼接成更大的結構。
索具裝備
plastiki是一種雙桅船,船上的兩根桅桿都是由一種回收的鋁制灌溉管制成,而船帆則是由可回收的PET瓶構成。10000英里的航程
Plastiki每天航程最多可達200英里,這將取決于風向等因素。它會航經北太平洋環流系統并且帶走大量漂浮垃圾。據悉,1947年,船員駕駛6架輕質木材竹筏耗費101天從秘魯航至波利尼西亞。
座艙
船的座艙是測地線結構,可容納6名船員。船艙是由自增強聚酯(srPET)材質做成,可循環使用。屋頂收集雨水供洗澡使用,衛生間用蚯蚓和椰殼來分解垃圾。
花園
船員準備種植植物和中藥。為了避免飛濺的海水,花園將被重置到船的后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