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上海鋼材貿易50強及十大風云人物”評選結果即將在滬揭曉。商報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在全球尚未徹底擺脫金融危機的沖擊的情況下,上海參評的298家鋼貿大戶去年的銷量突破了7000萬噸關口,占全市貿易量六成左右,為本次評選提供了豐富的案例。
鋼貿商危機中求變求新
一年一度的“上海鋼貿50強及十大風云人物”評選活動已是花開六度。六年來,年年鋼貿商所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都不一樣,對鋼貿商提出的挑戰也日益艱巨。
據主辦方上海斯迪爾交易市場(即上海鋼材網)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評選主題之所以定為“求新求變,創新貿易流通新模式”,主要是因為整個鋼貿行業在遭受2008年金融危機重創之后,一些小鋼貿商紛紛倒閉,而大型鋼貿企業則通過多元化經營模式不僅存活了下來,而且還實現了業績的穩步增長。
2009年,上海鋼材市場跌宕起伏,上半年可謂一路高歌猛進,從金融危機最為嚴重之時的低谷逐漸回暖,鋼貿商在上半年也如魚得水,漸漸走出困境,但是下半年鋼材市場卻急轉直下,出現了旺季不旺、銷量萎縮和價格下滑的走勢,這令整個鋼材市場在去年提前陷入了金融危機以來的又一個寒冬。“但是,很多企業在這個時候表現得相當靈活,它們從單純的鋼貿交易向多元化方向轉變,比如一些企業參與了很多商業地產項目,到外地去投資建鋼材城,或者在物流方面進一步拓展業務”。上海鋼材網有關人士介紹說,鋼貿行業近年來產業升級的速度在加快,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和物流網絡等鋼鐵衍生服務逐步成長,而如何尋求新的突破口,從單一貿易模式向多元化轉變,開拓鋼鐵行業新的貿易物流新模式,已經成為諸多鋼貿企業在經營中面臨的重要課題。298家大戶成鋼貿龍頭
據了解,今年的評選歷時4個多月,眾多鋼貿商踴躍報名,最終參評企業達到了298家。主辦方介紹,在這298家企業中,2009年銷售量超過50萬噸的企業有51家,占到了參評企業的17.1%;年銷售量超過10萬噸的企業134家,占45%。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金融海嘯余波未了,但參評企業在2009年的銷售總量卻達到了近7100萬噸。按照去年的鋼材價格行情,粗略估算這些企業的總貿易額可能超過了3000億元。而在2008年,遭受金融危機重創的上述企業總銷售量僅有4200萬噸左右。今年銷量相比去年大幅增長了70%。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上海有鋼貿企業7000余家,鋼材市場近70家,是我國最大的鋼材貿易與集散地。298家鋼貿大戶僅占到了上海鋼貿企業總數的大約5%。而非權威統計數據顯示,7100萬噸的貿易量可能占到了上海地區鋼材市場每年貿易總量的六成左右,而上海鋼貿50強企業在參評企業中的總貿易量也占到了80%左右。
“這些企業具有相當代表性,很多企業經濟實力和貿易量多年來保持穩步增長名列前茅”,上述負責人說。而在歷年的50強名單中,記者看到上海百營鋼鐵、舜業鋼鐵、均和集團、寶鋼商貿、寶就工貿等多家企業已是多次入選上海鋼貿行業50強名單。
據悉,除了鋼材貿易量50強外,此次評選還將評出多項單項獎:螺線20強、熱軋10強、冷軋10強、彩涂5強、中厚板5強、型材5強、國際貿易5強、優特鋼5強和工業線材5強。同時,十大風云人物的評選結果也將一并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