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產生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美國,如今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廣泛采用。其商業模式廣義上講是用戶利用部分節能收益支付節能服務費用,具有較高的用戶接受度與收益空間。 暖通在線
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并非新名詞。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國政府通過與世界銀行合作,成立了三家示范性合同能源管理公司(EMCo),十年左右的探索與實踐讓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中國的可行性得到了驗證。同時,節能減排愈發成為中國政府工作重心之一,2009年,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作出了節能減排的具體承諾。2010年4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等系列政策,以補貼、稅收和金融等方式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在這樣的環境下,從2005年左右至今,中國合同能源管理市場迅速發展,初具規模,并將在未來保持高速增長。
在第二產業中,相對于重工業,輕工業總能耗較小,當然能效較低也使其存在較大的合同能源管理實施空間。在中國合同能源市場爆炸性增長的背景下,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增長非常樂觀,但由于政府對工業園管委會的考核以園區產值和稅收指標為主,對其基礎設施節能要求的缺乏,加之其基礎設施改造受限于地方政府規劃,輕工業園在開展基礎設施合同能源管理上缺乏動力和壓力,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增長速度明顯慢于全國市場。
一、 市場綜述
根據全球知名增長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對中國合同能源管理市場的長期跟蹤和全方位研究,2009年,中國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占當年全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總額5%左右,預計在2009-2014年期間,將保持每年40%左右的年增長率。
從商業模式的角度看,在這10億元左右的項目投資總額的50%左右采取的是BOT模式進行。因大部分輕工業園為政府所有,而項目的服務對象多,規模大,如熱電站,水處理站等,而且多為新建項目,輕工業園管委會及當地政府更傾向于采用BOT模式將節能業務外包。這類項目投資規模普遍較大,平均在8,000萬元左右,因此2009年專供輕工業園所用的BOT項目數量上并不多。此外,節能效益分享模式項目平均投資額雖低,但因其較高的成熟度、認知度和客戶接受度,較多的應用于園區或大型廠區的照明、暖通等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占據了該市場的30%左右。
二、 產品和應用 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因增長相對緩慢,是中國合同能源管理市場中發展較新,規模較小的一部分。其主要應用一方面是以BOT模式為主的熱電聯產,水處理等,這類項目投資額大,但數量少;另一方面是照明、暖通等方面的應用,這類項目投資額小,但數量相對大,在輕工業園中應用較為廣泛;此外,還有一些大企業園區在制造環節開展的大規模項目,如注塑機變頻,動力節電等等。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研究,2009年熱電聯產和水處理兩種應用均分別占到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市場20%以上。這兩種應用均是以BOT為主要實施模式,項目投資規模大,數量小。這里的熱電聯產主要指專為園區供熱的熱電廠,以垃圾焚燒熱電廠為主,這類項目投資額大,通常在1億-50億元人民幣之間,但因政府對生態發電上網補貼和垃圾處理補貼力度較大,尤其在沿海地區,這類項目盈利相對較好,回報周期在5-10年。這里的水處理主要指專為園區進行污水處理的水處理廠,這類項目噸水處理投資額通常在1千萬-2千萬元人民幣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的水處理成本和水處理收費差異較為明顯,回報周期通常在10年以上。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研究,2009年照明改造占到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市場20%左右。該應用主要是對園區路燈或建筑內進行節能燈具的更換,也包括一些照明
控制系統的改造,由EMCo負責設備的采購、安裝調試和維護。該種應用投資額較小,節能效果明顯,較為廣泛地采用在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中,主要以節能效益分享和節能保證等商業模式運作。
此外,暖通系統改造也是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市場中采用較多的一種應用。該應用主要對園區暖通系統主機或末端進行改造,其核心技術是變頻和控制技術。該種應用投資規模小,回報周期也較短。
筆者認為,相對于重工業和建筑節能,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市場仍是非常新興的市場,節能空間非常廣闊。目前用于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的應用主要還集中在熱電廠、水處理廠、照明、暖通等少數應用,預計在未來3-5年,在這些應用之外,如余熱回收,中水回收、分布式發電等應用的比重將逐步增大。
三、 發展趨勢 總的來說,在中國合同能源管理市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市場未來增長較為樂觀,但因制約因素明顯并將長期存在,其增長速度將明顯慢于整體增速。
1. 驅動因素
中國節能服務市場明顯利好,新興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在這環境下呈高速增長。2004年,《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公布,規劃延伸到2010年,將對高能耗大產業節能減排工作產生長期穩定支持的作用;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出臺,確立了節能作為國家中長期規劃和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了節能減排的鼓勵措施和懲罰方式等,并提出對合同能源管理市場進行支持;2010年出臺的《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明確而直接的對合同能源管理市場進行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和金融服務等多方面的支持。這些政策出臺為合同能源管理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鼓勵更多的合同能源公司成立和發展,并在用戶端產生了更多的節能壓力和動力,拓展了合同能源管理需求空間。
隨著2009年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向世界作出節能減排的具體承諾,即將出臺的“十二五”規劃必將更加重視全社會范圍內的節能減排,這對輕工業園基礎設施節能也將是一個不小的壓力。此外,由于在鋼鐵、化工、水泥等行業節能開展相對較早,其節能空間在未來將會逐步減小,相對來說,輕工業園節能改造方面的任務將會逐漸加劇。
此外,在節能減排方面做得出色的園區更有可能向國家申請成功“國家級生態園區”的掛牌。在這愈發倡導“生態”、“綠色”的時代,“生態園區”的掛牌將為園區帶來更多的品牌效應和國際認同,有助于提高園區入駐率,增加產值和納稅。這也將刺激輕工業園對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的需求。
2. 抑制因素
不同于園區內單個企業,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主要面對的是園區基礎設施,如供熱、供冷、輸配電、照明、水循環等等,項目實施的直接客戶是園區管委會,而非園內企業。目前各地政府對于園區節能減排的要求,主要還是落實在園區內企業,幾乎不涉及到園區基礎設施。同時,地方政府對于園區管委會績效考核的主要指標還是財稅指標,如總產值、納稅等等。因此,在對園區基礎設施實施合同能源管理上,輕工業園缺少壓力和動力。
另外,園區管委會實質上都是政府部門,大部分園區基礎設施節能改造的需求取決于當地政府的規劃,并且,一些園區基礎設施與當地基礎設施關系密切,如分布式發電,由于需要并網,其實施與當地上網政策密切相關,并且還需與當地電網公司協調。因此,對于大部分EMCo來說公關難度較大。同時,占輕工業園合同能源管理市場約一半的 BOT項目往往投資額高,項目周期長,這對于大部分的EMCo的財政能力和運營能力都是一個巨大的門檻。
再者,工業園基礎設施的使用者是園區內企業,對基礎設施的節能改造與這些企業的利益密切相關,在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中,如何與園區內企業協調,獲得對項目執行上的普遍認知和認可,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