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對華為、中興的不公平調查塵埃尚未落定,美國商務部10月10日又對來自中國太陽能電池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作出不公平終裁,裁定中國企業反傾銷稅率從18.32%到249.96%不等,反補貼稅率從14.78%到15.97%不等。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0月11日表示,美國商務部無視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的合理抗辯,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產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稅措施,中方對裁決結果表示強烈不滿?!?
近年來,光伏產業鏈在中國獲得集聚發展,中國光伏企業注重提升產品質量并致力于技術進步和革新。中國晶硅光伏電池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優勢應歸因于以上因素,是中國企業在公平競爭中獲得的。中國企業從來沒有實施、也無意實施低價位惡性競爭。中國輸美產品增長源于市場競爭優勢,而非低價傾銷或政府補貼。中國企業之所以被美國商務部裁定出較高的傾銷和補貼幅度,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反傾銷體系中一系列對中國的歧視性做法。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表示,中國應訴企業積極參與美國商務部調查程序,配合調查。但美國商務部未能完全遵守美國法律,對中國應訴企業的權益給予充分保障。首先,美商務部無視泰國沒有完整光伏產業鏈的事實,不接受中國應訴企業的主張,堅持選取泰國作為替代國,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可比價格,這嚴重扭曲了應訴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提高了應訴企業的反傾銷稅率;其次,美國商務部再次故意將國有企業視為“公共機構”(Publicbody),認定從國有企業購買原材料多晶硅構成一項可適用反補貼措施的補貼項目,嚴重違反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在DS379案中已作出的生效裁定;再次,美國商務部僅選定兩家企業作為強制應訴企業,而中國晶硅光伏電池出口企業數量眾多,且經營模式多種多樣,僅兩家強制應訴企業不能代表中國全部晶硅光伏電池出口企業,這勢必嚴重扭曲裁決結果。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同時表示,中國企業將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產業損害程序中繼續抗辯,不排除通過美國國內訴訟或者多邊貿易機制等途徑,維護自身合法利益。
沈丹陽表示,美國在新能源領域挑起貿易摩擦,向全世界發出了貿易保護主義和阻礙新能源發展的消極信號,與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挑戰的大趨勢背道而馳,也與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關于不采取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相違背。實際上,中美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也將損害美原材料和設備出口商以及美消費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