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有關羚羊與獵豹的故事。羚羊與獵豹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兩種動物,但是它們每天都還在奔跑;羚羊對自已說:“我一定要跑得更快,這樣才不會被獵豹吃掉。”獵豹對自己說:“我一定要跑得更快,這樣我才能追得上羚羊,不致于餓肚子。”優勝劣汰,弱肉強食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這個法則同樣適應于變頻器行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去年11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和中國經營報社在北京飯店舉行了一次企業競爭力年會,探討在當今世界扁平化、開放化的趨勢下如何提高市場競爭力,其主題就是創意(Idea)·創新(Innovation)·創造(Invention),我們暫且簡稱“3I”吧。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三個詞的動作是承前啟后的,也就是說先有創意,我們把創意轉化成實際的產品就是創新,創新的產品應用到生產生活中產生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就是創造。怎樣在現在的市場競爭中保有優勢并不斷把蛋糕做大,個人覺得3I是變頻器企業的不二法寶。
現在
變頻器不管是產品還是制造工藝都已經相當成熟,國內廠家的產品主要還是集中在中低端產品線上,這個層面上國產產品與進口產品其實相差不大,差別主要在高精尖端應用上。當然現在談在多短時間內要全面趕超進口產品不太實際,也不大符合國內企業的現狀,所以我們在此不做太多探討,我們研究的是怎么樣能將現有平臺發散出更大的熱量,怎么使我們的產品更加地適應市場,“平易近人”。上面所說的“3I”中的創意是企業接觸市場前沿接受市場反饋所產生的反應,我們看看怎樣才能將其很好的賦予到我們的產品創新當中來。應該說,變頻器企業的產品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的關系。我們講的技術創新是指在一些小的細節,能讓人“窺一斑而見全貌”的地方加以改進。當然,大的方面比如變頻器控制理論方面的創新是非常困難和進展緩慢的、需要大量的投入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也要做,只是把這些放得更長遠一些。
1.產品外觀的設計。我們發現,國內的變頻器廠家基本沒有稱職的產品設計師,也不會外包給專業的產品設計公司來做,大多還只是企業內部的結構開發人員在參考國外的產品做一些面板及顏色上的改動,不能給人第一眼視覺上的沖擊。也許我們會說,我們的不是消費類產品,主要靠長期使用的性能取性,但是當你看到三菱的S500、西門子的MMV420等產品時,還未使用你就能感覺得到產品的差別了。
2.工藝的改進。比如變頻器內部的風扇、電解電容是典型的易損件,國外品牌都是將之做成模塊化,更換時用一把螺絲刀短時間就能解決問題,但某些國產變頻器換個風扇都非得把整機大卸八塊,還得非常熟悉該品牌才行,要不最后還裝不回去。我們的用戶看了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萬一哪天找不到你了,它出了問題怎么辦?”
3.關注市場定位。我們設計產品時應將個人和企業認可的獨特性融入產品中。企業應該根據不同的市場定位及現場應用條件開發不同檔次的應用產品;國產的變頻器更多的是應用在節電場合,這時簡單的開環V/F控制即可解決問題,我們就沒必要在其中加入200多個功能,說明書搞得跟辭典一樣,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加強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高端應用著重在控制精度、響應時間上下功夫;現在國內廠家都在開發或已上市了高性能矢量控制變頻器,可有些品牌連基本的轉矩控制和零伺服的功能都沒有,或者缺乏張力控制等專用功能,嚴重影響了它在卷繞、起重、電梯等高附加值領域的應用,自然產品的市場反響平淡,業績平平。
#page#
4.功能的創新。國產品牌變頻器由于貼近市場,推出了很多專用于某個工況應用的變頻器,有些還是進口品牌所沒有的,因此在專業領域取得了不少成績。比如各個廠家均推出了針對恒壓供水的專用變頻器,但深圳市日業電氣有限公司的恒壓供水專用型變頻器設計有一個獨特的“睡眠”功能,當檢測到管網長時間壓力變化不大(沒有人用水,如晚上)時,變頻器會切斷電源輸出使電機停下來而不是長期低頻運轉,當管網壓力發生變化時(有人用水,如早上)再啟動電機,這樣更加節電并減少了電機運轉時間。
5.用戶的使用感受。我們設計產品時要轉變觀念,把自己扮演成一個溝通者或協調者的角色,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設計我們的產品。日業電氣在研發部常設有一個工藝組,協調生產工藝改進及產品結構的優化。大到變頻器怎樣開安裝孔用戶安裝時方便,小到外部的固定螺絲在產品從包裝箱中取出來時怎樣才能不刮到手,按鍵多大的力度按起來最舒服都是工藝組考慮的范圍。日業變頻器能在調試時只顯示最近修改過的參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只有用戶說產品好用了,我們的目標才真正達到了。
二.體制及制度創新與產品創新的關系 制度并不具有唯一性。沒有哪項體制或制度可放之四海而皆準,文化不同、歷史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性質不同、環境不同、員工的構成不同,有效的創新制度很可能也不同。我們應該在內部形成一種鼓勵創新的長效機制。
1.要有創新就要有相應的制度支持。比如,我們的營銷人員在將產品賣出去后不能就此不管,產品不出問題就萬事大吉。客戶是最好的老師,他們用你的產品后感受如何的一句勝過工程師在工廠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半個月;我們的產品出問題工程師出去服務回來后有沒有將問題報告并提出改進意見,我們的開發及品管人員會不會認真研究這些意見并付諸實施,這些都需要在制度上加以規范。
2.要有創新就要有激勵。企業不妒仿照聯想設立創新基金,以表彰那些對產品的改良提出過可行性建議的員工或客戶,集思廣益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創意來源。
三.思想創新與產品創新的關系 創意、創新與創造都來源于思想上對其的足夠重視。
1.我們的企業家必須把創新放到相當的思想高度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廠家進入到變頻器這個準入門檻低又沒有明確行業標準的行業中來,近幾年好像價格戰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靜下心來進行持續的、高質量的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我們的一些企業家,想得更多的是以低技術投入、廉價的原材料求得低成本在國內品牌的價格戰中取勝,而不是靠高技術含量、創新的產品來與國外品牌分一杯羹。這樣的企業不是企業,是工廠;這樣做市場不是競爭,是內耗。
2.必須有把國產變頻器事業做大做強的決心。由于國外變頻器廠家為擴展國內市場,把國內一些知名變頻器廠家作為其實施本地化政策的并購對象,加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所以有些企業家產生了一種浮燥的心態。在看不到未來時信心動搖,只是想著如何將企業名頭打響渠道鋪廣來吸引國外廠家并購的目光,所以這樣的企業行為只能是短期的,與改革創新的長遠目標背道而馳。
3.我們的員工應該有不斷創新的思想意識,日常生產活動中時時繃緊這根弦。我們的創新行為可以是將一條走向不合理的主回路線報告工藝部門加以改進,可以是對現在的裝配順序加以改良使生產效率更高,可以是下班后實行“QCC(品管圈)討論”來研究當天生產中出現的異常問題。創新不是只有開發人員應該去考慮,而是我們全體員工生產中多留點心就可以發現的改革或改良點。
簡單來說,技術創新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讓產品更人性化;體制創新可以使企業更加有活力,發掘產生更多的創意;思想創新是相對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領導者思想創新能夠保障企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員工思想創新可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發揮員工的創造性,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
在產品創新的變革大潮中,我們的媒體發揮了重要的重要。例如《變頻器世界》于年初舉辦的“2006年度變頻器行業十大創新產品”評選活動,入評的產品基本都是要么在應用領域上有創新,要么是控制方式上有創新。這次活動一定程度上對增強企業創新意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們每個國產變頻器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既是羚羊又是獵豹,追趕著別人的同時又被別人追趕。只是不斷創新,才能使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中更有競爭力,才能在不被別人吃掉的同時跑在市場的最前列。
所著《變頻器的造型設計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