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維碼微平臺 大視野

          • 工控頭條

            CA800二維碼工控頭條App

          當前位置:自動化網>自動化新聞>行業資訊>國外儀器品牌的“本土化”顧慮

          國外儀器品牌的“本土化”顧慮

          發布時間:2013-01-22 來源:中國自動化網 類型:行業資訊 人瀏覽
          關鍵字:

          儀器儀表

          導  讀:

          簡單說,儀器制造最核心的當然是各主要部件的技術和設計,這個部分可以通過各種努力移植到中國工廠。

          澳大利亞勞動力貴,一般人家都準備一些工具,家里的東西壞了,小頭小腦的都自己動手。我剛到澳大利亞時,圖便宜,看到日本和德國的工具比中國的貴5倍之多,就買了一套中國產的工具。不久,鉗子不咬牙了,螺絲刀擰不住螺絲了,鋸也彎了,電鉆也動不了。后來,我逐漸開始用德國的,用了幾年,的確讓人服氣。我問一個蓋房子的朋友這是為什么。他只說了一句話:鋼材不同!

              

          我在一家德國儀器制造商的中國代表處工作。2011年,中國代表處迎來了它的10周歲生日,也是我在這里工作的第10個年頭。

            

          10年間,中國的業務額增長了19.5倍,已經成為公司全球最大的業務板塊。首席執行官KB先生對中國很重視,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購買力,從2005年起KB就有意收購一家國內的制造企業。然而,關于這個并購的談判延續了7年,至今依然懸而未決。

            

          說起并購,KB總是信心滿滿,因為這位很富有挑戰精神的創始人,20多年前以6000多馬克的創始資金創辦公司,從代理業務開始,正是通過一系列成功的并購,成功轉型為制造商,并不斷擴充自己的產品線。1999年公司在法蘭克福上市之后,更是加大了全球化的步伐。粗算起來,KB先生先后成功收購過十余家德國制造企業和一家美國制造企業。

            

          可以說,KB先生的創業之路也是并購之路,并且取得了耀眼成績。每每跟他聊到并購,他都興致勃勃,繪聲繪色地講述他是如何解決一個個人員調整和文化沖突難題,順利地實現整合與增值的。

            

          但是,對中國的這起收購案,怎么就這么難呢?除去德國與中國文化差異過大、收購對象規模較大等因素,后面隱藏著的,是一個更艱難的決定,這就是:“中國制造”你敢不敢的問題。

            

          多年來,“德國制造”對于我們在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德國人的機械產品以其精致加工和持久耐用聞名于世,特別是我們所在的儀器制造業,德國產品有著良好的口碑。雖然產品價格比同類的進口產品要高出10%~20%,但很多情況下,依然能夠符合買方對德國產品的心理價位。這已經成為我們的競爭“王牌”之一。

            

          于是,中方管理層對并購一直持反對意見。大家都非常擔心,一旦我們的產品摻進了“中國制造”,盡管只是部分產品線,勢必會對整個品牌形象產生影響,使我們失去競爭優勢,最終使成本的降低得不償失。

            

          我記得總經理在管理會議上第一次提出這個并購案時,我是持支持態度的。原因如下:

            

          1.同行內最大的幾個公司,都已經在中國設廠,部分產品開始本地化生產,并向全球供貨。這已經給我們帶來很多價格競爭上的劣勢。

            

          2.很多本地制造企業發展速度迅猛,從以前與進口產品完全不形成競爭,演變為少數應用領域已開始發生競爭,正在沖擊我們的部分陣地。

            

          3.中國政府采購從2008年開始,已大范圍實行“中國制造”優先原則。簡單說,就是同類產品有國產的必須優先選擇,不選擇必須充分說明理由并請專家論證,這在各類招標或直采項目中,已經給我們造成很多阻礙。這些理由都充分說明,在中國設廠,不管是通過并購還是自己開設都是境外儀器廠商的理智選擇。儀器行業的發展盡管滯后于其他行業,但是潮流應當是一致的。

            

          然而最終,這些支持并購的理由,還是敵不過大部分人,尤其是中國管理層對“中國制造”缺乏信心的反對并購理由。于是,中國管理層在實際行動上就表現為,在并購談判中不積極推進,擴大某些問題,以拖延時間。

            

          正面講,我們可以說這叫緩兵之計,反面看,這很可能正在貽誤戰機。對于這個敢不敢的問題,我很想聽聽大家怎么看。

            

          不是KB,反而是中方管理層對“中國制造”存在更大的擔心?因此,并購就被拖了6年?KB對在中國收購企業的決心是不是也搖擺不定?

            

          澳大利亞勞動力貴,一般人家都準備一些工具,家里的東西壞了,小頭小腦的都自己動手。我剛到澳大利亞時,圖便宜,看到日本和德國的工具比中國的貴5倍之多,就買了一套中國產的工具。不久,鉗子不咬牙了,螺絲刀擰不住螺絲了,鋸也彎了,電鉆也動不了。后來,我逐漸開始用德國的,用了幾年,的確讓人服氣。我問一個蓋房子的朋友這是為什么。他只說了一句話:鋼材不同!

            

          #page#


          上面這個并購爭論的案例說明:我們其實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里,因此,一再阻止德國老板的并購。然而,任何并購決定的困難都在于對未來和整合能力的判斷:能不能通過德國公司的管理,把本公司“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提上來?如果我們不做,對手可能會這樣做,而且成功了!

            

          是的,“中國制造”讓我們國人幾多尷尬,一言難盡。在儀器行業,對“中國制造”最不買賬的還偏偏是中國人自己。

            

          通過德國公司的管理,把本公司“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提上來,這正是德方老板KB的中國工廠發展目標,但在具體論證中,困難重重。

            

          簡單說,儀器制造最核心的當然是各主要部件的技術和設計,這個部分可以通過各種努力移植到中國工廠。但是,儀器制造的第二重點,就是零配件選擇和采購,最大的攔路虎在這里出現了。根據德方的技術要求,所需的各類零配件,大到檢測器、電路板、氣路控制裝置,小到石英附件、金屬或塑料管路甚至螺絲釘,都很難在國內找到合格的供貨商。

            

          勉強采用,必將降低產品質量;如果堅持選用合格的進口零配件,用價格昂貴的進口件,再加上零件的運輸成本,中國工廠的生產成本大增,那么在中國設廠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后來,我們還曾經討論過核心部件進口,小零件找國產的。但是具體調研中,拿一根石英燃燒管來說吧,儀器對石英材料純凈度和進出口的管路尺寸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尋找的多個國內一流加工廠多次打樣的產品都無法滿足要求。就像黃老師買的那套工具,做工具的廠家能夠把樣子做得跟進口產品大致相同,但是它卻無法控制鋼材的質量,或者從成本考慮不愿意選擇更好的鋼材。

            

          做儀器也是一樣,你能夠控制自己的技術,但無法控制每一個零配件生產廠家的產品質量。所以“中國制造”的質量要提升,往大處說,真是整個制造產業整體提高才能實現的目標。

           

          再向你請教一個問題,有人認為:現在“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幾乎是質量差的代名詞,這同日本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情況一樣。如果以發展的眼光看,將來,甚至不遠的將來,“中國制造”也可能會像日本的產品一樣打一個翻身仗!從你所在的科學儀器行業看,這一天能不能到來?如果有那一天,是什么時候?

            

          說起來,儀器行業的發展其實是滯后于其他行業的,很多行業的混血產品都已經很多的時候,我們才剛剛開始。行業內最大的幾個進口品牌,近年內開始在國內設廠,把部分產品線轉移到國內。而這部分產品線,大多屬于中低端產品,或者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

            

          對“中國制造”的處理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明著來,就是承認自己的部分產品“中國制造”了。銷售渠道把純進口產品和國產產品分開,國產產品直接參與國內品牌的競爭,價格大約是進口產品的50%。

            

          一種是暗著來,明明在中國設廠了,卻不宣布哪些產品在中國生產,國產產品仍然不降價,全部參與進口產品競爭。這會引發外界種種猜測和不滿,甚至有競爭對手想辦法去找他們儀器上隱蔽處“MadeinChina”(中國制造)的標志,然后在競爭中提供給用戶,證明他們以次充好。并且這些國產化儀器,在一段時間的使用后,也被證明質量比以前降低了不少。

            

          當然還有不少像我們公司這樣的,想國產又不敢,猶猶豫豫觀望的。

            

          盡管看似一團亂麻,如我上文提到的三個原因,儀器的國產化還是必然趨勢。并且現在國產儀器品牌中,也出現了個別頗有研發能力的。可嘆的是至今為止,國產儀器質量依然低人一等。

            

          不過我相信,中國制造的儀器,一步一步來,從很多零配件需要進口,到進口越來越少,到國產零配件全部符合嚴苛要求,完全國產化,再到技術創新,引領潮流,隨著中國現在整個制造業升級的步伐,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時間上不敢斷言。日本用了30多年,然而,日本的儀器直到今天仍屬于夾在歐美品牌和國產品牌中間的檔次,價格也如此。日本人的“精益管理”對成本嚴格控制,導致某些一眼看不出來的品質降低現象,如同日產車與德產車的差別一樣。

            

          我在車輛制造行業工作,這個行業也確實存在整個產業鏈的問題。舉例說中集的干貨箱,之前在國內鋼材質量不達標的時候,進口的是韓國和日本的鋼材。

            

          我曾天天琢磨,那些材料好在哪里?當然表面是看不出來的。干貨箱里鋪的海運木材是哪里的?來自收購的南美洲叫特高霸的木材廠。那里產的木材密度大,防腐性能特別好,因此被稱為海運木材。但是中集雖然用了不少進口東西,可是他們能很好地控制成本,做到了世界一流。在世界運輸裝備業,他們的“中國制造”能夠令人豎起大拇指。我相信他們賺的一定不全是“苦力錢”。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8002/news/d_1nrusj6oaqoa4.html

          拷貝地址

          上一篇:物聯網提升工業智慧化管理

          下一篇:我國首個直升機用蒸發循環制冷系統試驗平臺問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相關新聞
          儀器儀表

          猜您喜歡

          更多精彩信息看點 請掃描以下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理仑片日本|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纯肉高H啪动漫|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aa级女人大片喷水视频免费| 日本三级免费观看|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痴汉の电梯在线播放|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好男人神马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永久看一二三四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麻豆果冻国产91在线极品| 国产精品萌白酱在线观看| www.99在线|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 全黄a一级毛片|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普通话对白刺激| 91老师国产黑色丝袜在线| 好男人电影直播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美女高潮黄又色高清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2021年北京马三1死2重伤| 天天射天天爱天天干| 中国老熟妇xxxxx|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 |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jizz中文字幕|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