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此前無錫尚德究竟什么時候破產已經被揣測無數次,但是當它真的轟然倒下那一刻,人們的神經還是受到了強烈的刺激:原來曾經盛極一時的光伏巨頭也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會是江西賽維LDK(以下簡稱賽維)嗎?
在2011年3月之前,當“賽維”二字印入眼簾時,人們腦海里會馬上冒出“賽維速度”、“賽維奇跡”、“光速”等光鮮的字眼。然而,時過境遷,如今人們對于賽維的印象更多的是灰暗的,特別是去年以來不斷爆出的裁員風波、供應商堵門索債、政府債務兜底、“國有化”消息,一度讓賽維成為破產呼聲最高的公司。
賽維最終以部分國有化中止了破產的可能。可是,既然無錫尚德都破產了,擴張沖動之后留下巨額負債,還涉嫌利益輸送的賽維真的能夠挺住嗎?
負債248.9億 現金僅1.119億美元
2012年10月22日,賽維發布公告稱,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以0.86美元/股的價格,收購賽維此次增發前全部發行及流通股本的19.9%,賽維獲得2300萬美元的股權融資。恒瑞新能源40%股權由江西省新余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擁有,其另外60%股權由恒基偉業擁有。由于收購后新余市國資間接持有賽維股權,而且此前東營光伏已經被政府托管實現國有化,該交易被業內解讀為“賽維國有化”。與此同時,賽維的彭小峰卻在“轉身”70余日之后“閃電”歸來,重新擔任賽維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CEO職務。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無錫尚德破產除了給產能過剩的中國光伏企業敲響警鐘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意味著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正在逐步取代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發揮作用。一位業內專家對本刊記者表示,“其實早在2011年,光伏產業應該整合就已經是業內外的共識,但是強大的地方保護主義一直讓這一進程遲遲難以推進,無錫尚德的破產讓我們看到了產業整合加速推進的希望。”
3月16日,仍然身處困境的賽維在井岡山召開了一年一度的全球供應商大會。在會上,賽維總裁兼CEO佟興雪豪言,2013年預計銷售收入將達到27億美元,實現整體扭虧為盈。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司已接連6個季度虧損,截至去年第三季度,賽維總負債為248.93億元,其中僅短期負債就達200.9億元,而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僅為1.119億美元。 緊繃的資金鏈始終是懸在賽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關聯交易被疑利益輸送
據記者了解,彭小峰個人及家族資產除了賽維的股份之外,還有柳新實業以及他在2008年以“個人、家族名義”投資的Best Solar公司。Best Solar在開曼群島注冊,性質為外商獨資企業,法人代表為彭小峰之妻周山。
彭小峰的父親彭正祥在新余也很活躍,當地人都稱其為“老頭子”。新余的工程公司在賽維承包基建工程項目,必須通過彭小峰父親掛靠的建筑公司,并上交給他2%的管理費。同時,彭正祥還涉足了新余市的房地產開發領域。
“你們的公司都是我兒子的,你還敢投訴我!”賽維的一位主管曾對媒體透露,彭正祥通過旗下的公司向賽維提供生產輔料,不僅價格比別的廠家貴,而且質量很差,有一次他們打電話過去投訴,結果受到了“老頭子”的呵斥。這與尚德電力通過亞洲硅業、輝煌硅科技進行利益輸送有異曲同工之妙。
#page#
在2012年賽維裁員浪潮中,熟悉彭小峰的人士透露,彭的子女居住在香港的半山豪宅,與李嘉誠等富豪為鄰。一時之間,各種傳言四起,比如彭通過錯綜復雜的關聯公司及交易關系將巨額資產轉移到了國外,甚至有坊間傳聞稱彭小峰持有美國綠卡,隨時準備跑路。這種傳言雖然沒有什么真憑實據,卻有相當的市場。以至于新余市民“都希望它垮掉”,這與當地政府“賽維不能倒”的態度截然相反。
“擴張沖動”埋下危機
2005年春節過后,與時任新余市委書記汪德和經過半個小時的“密談”之后,彭小峰最終改變了投資計劃,將原本在蘇州投資的太陽能光伏項目移至新余。
彭小峰投資計劃的180度大轉彎源自于政府的慷慨解囊。在求助江西省政府之后,新余市政府以財政作擔保,向江西省國際投資信托公司融資1.2億元。江西省財政支持3000萬元,新余市從城市經營結余中拿出5000萬元。正是這2億元資金促成了賽維的“新生”。
在新余市政府的扶持下,賽維以“光速”擴張。2007年,賽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8億元,硅片產能達400兆瓦,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位。當年,賽維成功登陸紐交所,成為江西省唯一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當年,彭小峰以400億的身家奪得“中國新能源首富”的桂冠。先前名不見經傳的新余市憑此毫無爭議地成為“中國新能源之都”。
賽維的巨大成功讓江西省興奮不已,提出要舉全力支持新余光伏產業發展。賽維借此繼續大勢擴張,2008年賽維湊集了120億資金,在新余馬洪建設世界單體最大的硅料項目,項目建成后可年產1.5萬噸硅料。為此,賽維聘請了世界500強的工程承建商美國Fluor公司,采用了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工藝,雄心勃勃地想要成為全球最大硅料制造商。
政企合作,互利共贏,皆大歡喜。可是,市場變化太快。當人們還沒來得及從欣喜中緩過勁來,危機已悄然降臨。
2009年,硅料的價格一下子由400美元/公斤降至40美元一公斤,而且市場預期價格還會一直下行。其競爭對手常州天合,早在2008年就果斷停止了1萬噸的項目建設,施正榮也選擇股權合作方式,彭小峰則固執前行,在隨后歐盟下調光伏補貼,以及“雙反”等一連串的打擊下,越陷越深。
2011年,馬洪硅料廠沖擊香港IPO失敗,“圈錢”計劃再度落空,賽維方面歸咎于彼時結轉直下的行情,而據知情人士透露,馬洪硅料廠實際產能遠達不到設計產能或許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公司對外宣稱三條線均已投產,而實際上只有一條線在生產。
2012年4月8日中午,一位自稱為賽維的員工在網絡上發帖稱,公司將大規模裁員,工齡不滿三年的員工全部裁掉。一時間,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掀開了賽維危機的冰山一角。現在,有當地國資介入,賽維暫時算緩過了一口氣,但市場對其未來命運卻極為擔憂,害怕在某個清晨起床后發現他已離我們而去。